2

课堂在车间 特色学徒制 产教融合的“滦南模式”展现新作为

本报讯 (李中民)“今年‘五一’过后,学校汽修专业的30名优秀学生将进入北京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培训实习。”走进滦南县职业教育中心,只见汽修专业的同学们正在学习新能源汽车的电气线路维修,校长杨会军欣慰地介绍,该校已经和北京奔驰、长城等知名企业联合开设“冠名班”,仅最近3年就累计“订单式”培养输送学生2000余人,积极探索出了产教融合的“滦南模式”。

近年来,滦南县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人才资源开发,提升实体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指导县职业教育中心创新机制,以产教融合研发中心为依托、农机具产业学院为核心、市级创新工作室和“陈立东大师”工作室为纽带、构建科教产融创一体化平台,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县职教中心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县内大中型企业共建“校县企”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成立滦南县职业教育中心农机具产业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合作,分别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建立“技术示范基地”,与曹妃甸港口商务经济区合作,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提升院、校、政、企合作层次和水平。

为实现产业与教育“双向奔赴”,滦南县职教中心分别加入唐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京津冀汽车产业园区产教联合体,入选全国机器人与工业数字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先后加入8个省级以上职教集团和产教联盟,与北京奔驰、北京海纳川李尔、长城汽车、天津立中、中红三融等大型企业联合开设“冠名班”,与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唐山东方炼焦制气有限公司共同完成“2+2+2”贯通培养申报工作,协作建设产教融合型系列教材资源15个,整体实现教学目标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前沿技术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满足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同时,依托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平台,把唐山尚新融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学校,把河北永发鸿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唐山正兴电子衡器有限公司部分生产过程引入学校,课堂设在车间,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参与研发的鸿田花生联合收获机各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国内首创,参研的“花生高效生产机械化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唐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在全国实现花生机械化种植面积31.63万亩,新增产值7.69亿元。

滦南县坚持创新载体,实现校企共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以来,学生在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奖49人次,2023年,215名学生参加对口高考,本科以上上线人数81人,蝉联全市同类学校“十八连冠”。在全市率先打通国际化办学通道,成为“德国手工业行会双元制联盟”创始会员,被确定为唐山市首批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试点校,今年秋季将招收学生30人,成为德国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北京公司“人才培养输送基地”。近年来,累计安置就业学生3350人,学生就业率100%,凸显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