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 香 弥 漫 凤 凰 城 本报记者 李相林 周枫 常梦琪

市民在培仁历史文化街的城市书房阅读。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从开滦矿山公园蒸汽机车博物馆的时光甬道,到钢铁厂旧址蝶变的文创园区;从社区智慧书柜的点点星光,到城市书房24小时的不眠灯火,唐山这座曾以钢花铁火浇筑共和国筋骨的城市,在书页开合间构建城市灵魂。

唐山市图书馆馆长穆桂苹向记者展示了一组跃动的数字:目前馆藏图书总量突破175万册,2024年共借还书刊149.75万册次,服务读者160.37万人次,新办借阅证2.17万张;遍布全市的城市书房,举办阅读推广活动600余场,满足了更多市民步行可达的阅读愿望,缩短了阅读“半径”……这串数字背后,是唐山书香社会建设与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成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

城市灵魂的“充电桩”

周日下午,记者走进壹零壹城市书房。圆形下沉式儿童区内,五年级小学生靳可妍正与同学研读《昆虫记》;二层的落地窗前,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格外引人注目。唐山一中高一(4)班的学生韩子霈边整理《时间简史》边说:“我们小队积极响应学校志愿服务的号召,为书房里学习的小学弟、小学妹讲解不会的习题。以书为媒,知识传递,越来越多的我们相会在不同的阅读空间。”

此时,阳光正好。

作为唐山市城市书房代表、壹零壹城市书房的负责人王海娜告诉记者:“书房自2023年建成以来,以1.5万余册藏书、70余个阅读席位,成为社区孩童的‘第二课堂’和居民的‘精神驿站’。”当年,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与推荐图书展便在壹零壹城市书房开启。两年来,书房先后与京津蒙等地图书馆联合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唐山市民近距离感受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2024年,市图书馆又立足自身馆藏资源优势,借助唐山邮政的物流优势,推出一键借阅、同城配送、送书上门的“冀图邮书”项目,在全市范围内设立17个免费服务网点,设立专属书库,配备专业馆员负责管理,从各借阅区调配不同比例的优质、热借图书共计3.2万余册,涉及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多个门类,充分满足儿童、成人、老人等不同年龄段喜好。自去年10月1日上线后,累计完成订单1066个,借还图书5259册次,极大提升了图书借阅的便利性和可及性,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的阅读服务。

数字阅读赋能城市文化

晨光初绽,云天广场的“书香高新”城市书房已浸润琅琅书声。

流线型玻璃幕墙下,纸质书页与喜马拉雅听书台的声波交织。市民杨胜军刷身份证踏入书房,指尖轻触电子屏,有声书随即流淌而出,他的女儿正翻阅着绘本《艾米的夏天舞会》。“过去带孩子去图书馆要开车半小时,现在下楼拐个弯就能泡在书堆里半天。”杨胜军感慨道。

去年10月,“书香高新”智慧城市书房正式对外开放,书房内的所有设备全部采用物联网技术,采取无人值守的远程管理,各种设备配合传感器,在阴天下雨时还能自动关闭门窗、调节屋内光线。这座物联网赋能的智慧书房,以97%的图书周转率串联起9个书房,2万余册藏书如同拥有“数字生命”,在云端指令下自由流动。当10.7万人次的借阅足迹在后台汇成图谱,“书香高新”书房运维负责人李昊儒看到了更鲜活的场景:49台听书机日均运转5小时,装载着00后追捧的《时间管理》音频课、职场人充电的《商业有味道》精讲,以及银发族最爱的评书连播。清晨,火炬路书房常有工装未换的清洁工人落座听书;深夜,未来城书房仍有人戴着听书机倚窗夜读。

这股阅读变革不止于实体空间,数字化时代正悄然让纸质与电子图书同步“悦读”成为现实。唐山图书馆推出了“唐图微阅润心灵 线上书香助未来”纸电同步阅读活动,通过展览、积分挑战赛和主题书单等形式,让千余名市民在数字与纸质阅读间自由穿行。流动书展车载着50种电子书展板深入社区,微信端的阅读积分赛将签到、分享转化为可量化的学习勋章,每月精准推送的“六本好书”既标注纸质书馆藏地,又开放电子书全文阅读,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全民阅读。

当墨香遇上数字浪潮,阅读的形态正在被重新定义,让书香与科技相融合,为城市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旅和书香融合打造城市新名片

人与书、人与城的相知与相拥,涵养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在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培仁历史文化街的东南侧,一栋红砖灰瓦的欧式建筑静静的矗立,这里就是培仁城市书房,一座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美学的文化空间。书房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607.27平方米,虽然建筑外观保留欧式复古风格尽显历史沉淀和岁月痕迹,但步入室内,设计风格则转向现代文艺范:十米高的旋转书墙象征知识的深邃,淡橘色调与错落书架营造温暖氛围,搭配璀璨吊灯和简约展台,吸引众多读者驻足拍照。它既承载着历史街区的厚重感,又以开放姿态拥抱当代审美需求。

城市书房作为培仁历史文化街中关键一环,自开放以来已成为市民阅读、休憩、打卡的“网红地标”。大学生张雨萧每个周末都要去家对面的培仁城市书房上自习。“家住古街旁,沿着书房的螺旋楼梯拾级而上。望向窗外,悠远的历史仿佛铺陈开来。很多游客对唐山的印象是工业重镇,我会告诉他们这也是一座文化昌盛的城市。”她说,自己似乎都被熏染上了文艺气息。

书香与历史文化携手,与休闲旅游共行,既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务触角,也为游客提供了读懂唐山历史的新窗口,更是唐山推动全民阅读、赓续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成为文旅融合下的城市新名片。去年以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赢积分·免费游景区”活动在全市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全面铺开。市图书馆新增合作单位7家,其中A级景区3个,以“诗和远方”的巧妙结合助推文化和旅游协调发展。在各个文旅景区,市民和游客可“一站式”体验历史记忆、阅读休闲与艺术之美,真正实现“无须远行,抵达诗与远方”。

最是书香能致远。当最后一缕暮色掠过旋转书墙的棱角,这座钢铁铸就的城市正以千万次翻页声为经纬,编织着文明新生的羽翼。一个个城市书房、一场场读书活动、一本本书籍将阅读文化扩散到城市每个角落,不仅提升着全市人民的文化素养,更持续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