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陆,原名高永祥,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迁安县上梨树峪村(现属迁西县)的一个富裕家庭。他正直仗义、刚正不阿,对黑暗时政深怀不满。25岁那年,他结伴闯关东,在哈尔滨中东铁路谋生,与苏联铁路职工一同共事,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九一八”事变后,他怀着一腔民族义愤返回家乡,准备举枪抗日。
高永祥回村后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引起了当地党组织的注意。中共地下党同志主动地接近他、关心他、培养他。1932年春,高永祥正式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化名“王平陆”。
入党后,王平陆全身心地投入民族解放事业之中,而且还带领全家人走上了革命道路。1933年下半年,他接任迁安县委书记职位,在京东特委的督促领导下,着手组织发动农民武装暴动。1934年1月,发动迁安暴动,但参加组建的“京东红军游击队”遭到地方警团的残酷镇压,弟弟高永瑞等20多名党员和骨干被捕入狱。暴动区域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该地区被一片白色恐怖所笼罩。王平陆经受住了考验,以更加执着的精神坚持秘密武装斗争。
全面抗战爆发后,冀东党组织成立了华北人民武装自卫会冀东分会。王平陆任分会常委,在党内改任特委军事部长,专门负责冀热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动工作。王平陆坚决执行特委决定,在阎达开等人的协助下,把原游击队扩充到30多人,正式组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王平陆任支队司令员。
1938年1月1日,第一支队集结,夜袭遵化茅山外团局,缴了团丁枪械。随后,王平陆将袭击目标定在了伪满“清河沿国境警防所”,目的是为民除害,激发冀热边区人民的抗战热情。不幸的是王平陆在6日晚的战斗中身负重伤,次日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而捐躯殉国,年仅36岁。
在冀东全境获得解放之后,中共冀东区党委机关报《冀东日报》于1949年7月份载文指出:“清河沿战斗是冀东人民向日寇汉奸开火的第一枪。这一枪震醒了冀东千百万同胞,形成了当年7月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的序幕,而王平陆同志是当时的揭幕人。”
本报记者孙愫根据《燕山忠魂——抗日战争中冀东48位全国著名英烈》一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