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响汽 唐瓦当

汽笛,火车、轮船上都有,尤其是火车的汽笛很有讲究。如起动、退行、召集、开汽、关汽、降弓、呼唤、警报……以及紧急停车等等,都会拉汽笛,就跟旗语一样,就是火车的语言。中国自己的第一声汽笛,应该是从洋务运动响起的。

清廷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推行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先后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军事工业生产机构。制造局下属各厂用蒸汽能量转换为机械功,进行往复式的机械运动。工厂开工歇工,产业工人不能像农民种地一样散漫随意,所以就利用蒸汽作用在锅炉上安装用于产生声音的笛哨,通过装置散发出去。这种笛子并不像我们常听的防空警报一样高亢,而是非常低沉,发出“呜呜”的声音。清朝的时候,这种装置称为“放气筒”。

晚清文学家吴趼人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就描述了“述农”带着“我”在江南制造局各处参观的经过,如第六十二回:“吃过点心,不久就听见放汽筒开工了。开过工之后,述农便带着我到各厂去看看,十点钟时候,方才回房。”可见,通过排出蒸气或释放储气筒里的气体才能使汽笛拉响。我国早期的大型工厂大多都用汽笛,一些重工业发展较早的城市如上海、南京、唐山、天津、福州、哈尔滨等,都有这种汽笛。

鸣响汽笛,唐山叫“响汽”,但火车拉响汽笛则叫“拉鼻儿”或“响鼻儿”,如“我在铁道边拾柴禾,火车来了,一拉鼻儿震得耳朵嗡嗡的”。再如“火车进站的时候,是要先响鼻儿的”。“鼻儿”就是“笛儿”,唐山方言把“笛子”“哨子”都叫“鼻儿”,如“老师吹鼻儿了,赶快到操场集合上体育课”;“他犯规了,裁判都吹鼻儿了”;另如老唐山过去做小买卖吆喝云“大针茬子小泥鼻儿”;还如唐山俗语“一个吹鼻儿一个捏眼儿”。而在西南官话区的大武汉、江淮官话区的江苏南京、江西九江以及湘语区的湖南汨罗、安江一带,无论厂矿、火车还是轮船的汽笛,甚至汽车鸣笛声则都是叫“拉喂子”。他们的方言中,“喂子”就是汽笛,据说是英文“whistle”的音译,“whistle”就是“哨子、汽笛”的意思。

唐山火车的第一次“拉鼻儿”,还是在1881年,唐山诞生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火箭号,发出了中国铁路运输史上的第一响;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1949年元旦,全市人民狂欢庆祝,唐山机车制造厂的工人赶制的“新唐山”一号机车,在汽笛声中和市民度过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新年;1976年,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在余震未消的情况下,唐山机车车辆厂的工人师傅仅用两个月就修复了一台“抗震号”机车,“争气”的汽笛再次在唐山的上空响起。

老唐山因煤而兴,开滦煤矿的矿区遍布唐山、开平和古冶,如唐山矿、马家沟矿、赵各庄矿等,各矿区和由开滦煤矿而衍生的各大厂矿如启新水泥厂、机车车辆厂都会按时拉响自己的汽笛。有的厂矿上工前十分钟拉响一次,正式上工拉响一次,就像上课的预备铃;有的一天拉响三次,分早、中、晚;有的仅仅早上就拉响三次,如起床、出门、上班,另外中午下班、晚上下班也“响汽”,就像部队的起床号、出操号、开饭号、上课号、休息号一样准时。笛声低沉而有力,可传至十来里地。那时候市民家中,甚至工兼农户家里有钟表的不多,几乎全凭看太阳计时,农民还好,但学生和工人必须准时学习和工作。久而久之,人们形成了习惯,汽笛成了人们心里的钟表,凭着“响汽”安排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工人们都根据“响汽”上班下班,厂矿大多“三班倒”,汽笛一响,工人们在工厂和矿山进进出出,很是热闹。后来厂矿不再“响汽”,人们于是把电台打点报时也叫“响汽”,一直沿袭下来。无论早期电子管的电匣子,还是后来半导体收音机,一到清早、傍中午或晚上,“嘟嘟”之后的“刚才最后一响”,操持家务的主妇就会披衣起床,或者站在门口眺望着:“响汽了,上班上学的都该回来了。”于是忙着烧火做饭,然后等候着自己亲人的归来。

“响汽”不仅仅是报时,也是工人维护权益,与资方斗争的号角。1890年8月上海江南制造局2000余名工人因反对新任总办刘麒祥将工时从每日8小时延长为9小时,全体举行罢工。当天汽笛凄厉嘶鸣,全局各厂无人上工。延至下午,刘麒祥被迫允许增加饭费,工人取得胜利,遂宣告复工。我在哈尔滨参观过“中东铁路纪念馆”,哈尔滨车辆厂1918年至1919年就举行了三次中东铁路工人联合大罢工。在每次罢工斗争中,总工厂的汽笛声都起到了联络信号的作用;1922年9月14日,安源煤矿在李立三、刘少奇等人领导下,为了反抗压迫,随着汽笛长鸣,17000名矿工冲出矿井和工房,大声喊着:罢工!罢工!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1923年2月4日上午9时,“二七大罢工”的第一声汽笛,在江岸车辆厂拉响,震撼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正式开始;说起工运,唐山在工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唐山机车制造厂3000名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3.7万人同盟大罢工、启新洋灰公司8000名工人大罢工、还是华新纺织厂工人大罢工,都有激昂的汽笛声在唐山的上空回响。

20世纪60年代以后,唐山的厂矿不再“响汽”,遇有重大活动则用防空警报来代替,如每年的7月7日,是抗战爆发纪念日,全国各地防空警报同时响起,警醒国民勿忘国耻。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全国各地汽笛呜咽,警报齐鸣,天地同悲,山河动容,一起哀悼四川汶川地震遇难者,作为唐山人更是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