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民国唐山窑瓷器上的抗日战争印记 陈丞 文/图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承载着时代记忆的物品,而民国时期唐山窑瓷器便是其中独特的存在。它们不仅是实用器具,更是历史的见证者,用独特的方式记录着那段烽火岁月。

笔者有幸参观七步楼收藏的民国瓷器。其中一件釉下五彩瓷瓶,由唐山窑裕发成瓷厂于1932年2月至5月间出品。此瓶看似普通(双耳残缺),但其背面共40字的诗文及落款格外引人注目。它宛如一位沉默的讲述者,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及时且准确地记录下抗日战争初期的两大事变,成为那段历史珍贵的实物注脚。

“清明时节雨纷纷,沪上商民欲断魂。不知战事何日了,推原祸始是中村。时在壬申(1932年)春月书,裕发成出品。”短短几句诗文,饱含着深刻的情感与时代印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愈发膨胀。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清明时节雨纷纷,沪上商民欲断魂。”描绘出在战火笼罩下,上海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内心充满痛苦与绝望的景象,而“不知战事何日了,推原祸始是中村。”则表达出对战争何时结束的忧虑,以及对战争根源的探寻。这里提到的“中村”,指的是“中村事件”。1931年6月,日本参谋本部情报科情报员中村震太郎,到中国东北兴安岭地区进行军事地理调查和情报搜集活动,被中国东北屯垦军第三团关玉衡部捕获并处死。日本侵略者却以此为借口,大肆渲染,为其发动侵略战争制造舆论,成为“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导火索之一。瓷瓶上的诗文点明了战争的源头,展现出瓷绘者对时事的深刻洞察。

这件釉下五彩瓷瓶意义非凡,在全民抗战时期,它作为宣传抗日、鼓舞民心的特殊媒介,有力印证了侵略战争的不得人心。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瓷瓶诗文里对战争的批判与对和平的渴望,既体现了民众心声,也展现了唐山瓷绘者的可贵品质。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关心时事,以瓷器为载体,用诗文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战争的阴霾下,这种表达需要极大的勇气,而他们的智慧也体现在巧妙地借诗文抒发情感,避免了可能遭受的迫害。更为难得的是,这件瓷瓶能得以保存下来,为后人留下抗战时期珍贵史料佐证,让后人能够通过这件瓷器,穿越时空,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了解到抗日战争初期的真实状况。

民国唐山窑瓷器上的抗日战争印记,是历史馈赠的珍贵财富。这些瓷器不仅承载着先辈们的英勇与坚韧,更是一个个鲜活的时代符号,时刻提醒着我们那段充满苦难与抗争的岁月,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

如今,战争硝烟虽已散尽,但历史不容忘却。铭刻着抗战记忆的瓷器,无声诉说着往昔,时刻警示后人:今日和平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