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持续推进矿山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及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南湖从采煤塌陷区变为“城市绿肺”,绿化率达65%,水域面积11.5平方公里,吸引了100多种野生鸟类栖息。


▲近年来,唐山城市面貌实现从“简居”到“宜居”的跨越。图为唐山火车站区域对比照片。


▲自1991年唐山港京唐港区国内通航,唐山结束了有海无港的历史,唐山港逐渐发展为通达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的“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接卸港、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以及中国北方新兴的极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国际港口,现在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全球沿海港口第二位。图为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矿石码头对比照片。


▲唐山母亲河——陡河市区段,从震后初期建筑低矮到现在绿树夹岸、高楼林立、环境宜居。

▲近年来,唐山推动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河北钢铁实验室落户唐山,针对8个主研方向开展技术攻关,为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唐山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发展大战略,在“大棋局”中找准位置、主动作为,与京津在产业、创新、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同城化发展、一体化推进方面不断提速。图为位于曹妃甸装备制造园区的巴威装备制造唐山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近年来,唐山工业高端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氢气、锂电子电池、电子元件产量不断攀升,工业生产能耗逐年降低。图为航天国轩动力电池生产场面。

▲建国路市场经过改造提升,变身为5.5万平方米的时尚街区,非遗茶汤摊、脱口秀表演、二次元主题店等吸引大量游客和市民。

▶河头老街自2023年开业以来,先后获得了“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4年文旅融合创新街区十佳案例”等称号,为唐山文旅增添新活力,有效拉动了夜经济的发展。

▲机器人产业成为唐山的新名片。全市已发展机器人相关企业超百家,焊接机器人、消防机器人、轨道智能装备巡检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均居领先地位。图为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消防机器人成品车间。
本报记者 徐慧 杜雯拓 吕光宇 张北男 闫军 摄影报道
49载励精图治,新唐山勃发英姿。49年前的大地震,将唐山这座百年工业城市瞬间夷为平地。大地震虽然摧毁了一个城市,但没有摧毁唐山人民和全国军民的坚强意志。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英雄的唐山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历经10年重建、10年振兴、20多年快速发展,在废墟上建起一座现代化新兴城市,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2010年7月和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唐山视察,作出“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干字当头、奋发有为,大力弘扬抗震精神,充分发挥经济大市挑大梁作用,“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迈出坚实步伐,正在奋力书写英雄城市再创辉煌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