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唐山精神 薪火相传

唐山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在祖国山河破碎的危急时刻,李大钊同志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毅然走上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他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成为李大钊同志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

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称赞唐山开滦工人“他们特别能战斗”。这种精神在历史中孕育,在抗争中诞生,在奋斗中凝结,在发展中升华,早已播撒在唐山这片红色热土,深植于唐山人民的心中,成为激励一代代唐山儿女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20世纪50年代的遵化县西铺村山多地少、土地瘠薄,被外界戏称为“穷棒子村”。1952年起,共产党员王国藩等人带领该村23户贫农,仅凭一头驴的“四分之三使用权”(即“三条驴腿”),办起农业生产合作社,人称“穷棒子社”。他们以“宁肯苦干,决不苦熬”的信念,向贫穷宣战,几年时间实现粮食亩产翻番,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为王国藩合作社写了按语,称赞他们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过去的遵化县沙石峪村曾是一片“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的贫瘠之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村党支部书记张贵顺等人带领全村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利用10年时间,把这个穷山沟改造成一个农、林、牧多业兴旺的新农村,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人间奇迹,被周恩来同志称赞为“当代愚公”。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举世罕见的地震灾害,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解放军的支援帮助下,唐山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创造了人类抗震史上的奇迹,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唐山抗震精神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唐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里曾因诞生“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等近代中国“七个第一”,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在唐山百余年建设改革发展的不凡历程中,英雄的唐山人民用鲜血和汗水熔铸了“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三条驴腿闹革命”的“穷棒子”精神、“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当代愚公”精神和“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这“五种精神”贯穿城市发展脉络,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唐山文化基因的生动诠释,也是唐山独特的精神标识。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承载着唐山人民奋斗与荣耀的唐山“五种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脉相承,不断得到淬炼和升华,一次次鼓舞着唐山人民跨越难关、破浪前行。新时代新征程,唐山人民必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优秀文化,把唐山“五种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为这座城市的成长不断提供人文滋养和动力支撑。

唐山精神,薪火相传!

作者简介

韦远东 ,国家一级艺术创意设计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开办微信公众号《远东漫画》,主要围绕“时政励志类”、“传统文化类”和“生活幽默类”三个系列进行创作,秉持轻松幽默、风趣诙谐、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艺术追求,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时代正能量。代表作《雷锋——我们的榜样》《唐山——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二十四节气系列》《减肥是个高大上的事儿》等。其中《二十四节气系列》被认定为河北省首批优质版权作品,并被入选省优质版权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