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曹教体)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曹妃甸与开平、古冶和高新区将携手共用“阳光食堂”智能综合服务平台,全力打造筑牢校园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目前,曹妃甸已顺利完成配送商招标、供应商招标以及电子秤采购等关键流程,为“阳光食堂”的全面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监管体系变智慧,管理更完善。依托“一秤三平台”的创新架构,即智慧溯源核磅秤、阳光食堂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互联网 + 明厨亮灶”视频监管平台以及食堂财务监管平台,实现从招标竞价、溯源核磅、智能验收、财务结算到大数据分析的全链条智能化监管,极大地降低廉政风险,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采购价格要公开,透明才放心。将食材招标采购从传统的人工操作转变为在线平台开标竞价,家长和老师代表能够全程参与监督,确保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平台将食堂食材细分为蔬菜、肉类、水果、米面油等八大类,引入112家入围供应商。通过实时竞价系统,每月进行一次性招标,并采用最低价中标模式,能有效压实食材价格。同时,制定并实施《“阳光食堂”供应商考核办法(试行)》《“阳光食堂”供应商管理办法(试行)》以及《曹妃甸区学校食堂食材验收标准》等一系列机制,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和综合评分,确保食材价格实惠、品质优良。
验收管理讲客观,真实有保障。食材称重溯源环节从人工操作升级为通过阳光平台和智能溯源核磅秤自动获取溯源数据并完成称重,确保验收结果客观真实。食材拍照验收也实现了智能化,通过智能秤一键拍照即可主动上传图片信息,进一步保障食材质量。
核算管理高效率,精准更靠谱。伙食收支盈亏、食材品类、成本占比等数据分析从人工计算转变为平台大数据统计核算,使财务统计更加全面、真实。这不仅有助于菜谱编制、营养搭配、食材采购以及成本收支等方面的全方位统筹管理,还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效能。
曹妃甸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开平、古冶、高新区共用“阳光食堂”平台,是提升曹妃甸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未来,将持续优化平台功能,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广大师生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满意,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