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有红烧肉、炖排骨、红烧肉丸子、红烧鲫鱼,主食有盐须菜馅包子、干白菜馅饽饽、发面饼等,还有维生素齐全的各种炒菜、小凉菜。”1月4日上午,曹妃甸区唐海镇渤海家园社区食堂承包人张洪嫣指着刚摆好的各种菜肴,向记者一一作着介绍,这个食堂服务着附近2万多居民,既做到了明厨亮灶,确保食材优质安全,又尽力变换各种花样满足不同居民的口味。
渤海家园社区食堂位于曹妃甸主城区,目前一层最多可容纳100人同时用餐,二层正在装修。食堂每天上午6:00至9:30、中午11:00至2:00、晚上5:00至9:30提供堂食服务,周末以及节假日都不打烊,还为辖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凉热饮水。
接近11时,附近居民开始陆续走进食堂挑选自己爱吃的饭菜。今年90岁的孙大爷,家住附近的通北社区,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他说:“我听说这个食堂伙食挺不错,今天第一次来,感觉还真挺好的,15块钱就能吃好、吃饱,环境还干净。”两位正在歇班的首钢京唐公司职工高兴地说:“以前我们早晨等班车时排队买个煎饼凑合着填饱肚子,下班回来自己囫囵着做点儿。这个食堂饭菜味道好,比我们自己做的饭好吃多了,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
半个小时后,记者看到食堂大厅已坐满了人,还有一群居民正在排着长队选饭菜。有许多是老人或者年轻父母带着刚刚放学的孩子一起在这里吃饭。陪着外孙正在吃着米饭和红烧丸子的刘女士说:“以前我天天发愁给孩子做什么饭菜他才爱吃。现在好了,在这里花钱不多,孩子还可以选自己爱吃的,我也不用那么费心劳累地做饭了。”
唐海镇党委书记兼垦丰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志强说:“小食堂连着大民生。社区助餐服务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暖心实事。”渤海家园社区有7000多位居民,附近还有通北社区、小学校、幼儿园等,少说也有两万多人。这个社区还是首钢京唐公司第一批入住较集中的社区,有职工及家属近4000人。考虑这些居民尤其老年群体“用餐难”的问题,镇党委和街道党工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经营自主的理念,实施了“市场主体+社区食堂”助餐模式,提升了首钢职工和老人们“家门口”的助餐服务质量,实现了保障民生与助力协同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双赢”。
刘志强表示,下一步将在城区南部再改建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点,结合辖区老年人口规模和办事、就餐、养老等需求,按照“15分钟服务圈”合理布局,选定邻近区医院、交通便利的地方,建一个集社区食堂、综合服务、居家养老、医养结合、老年活动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居民服务之家,全面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加快实施“服务+生活家园”模式,并通过定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等方式,精准有效地真正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