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汉沽检察院

公开听证促履职 津冀协作护发展

本报讯 (记者闫妍)“经评议认为,行政机关已依法履职整改到位,受损的社会公共利益得到修复,无须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日前,在汉沽管理区人民检察院与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召开的一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诉前听证会上,听证员代表发表了上述意见。这是汉沽、天津宁河两院建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检察协作机制后办理的第一起案件,也是以跨区域形式共同召开的首次听证会,破除了从前“自扫门前雪”的局限,彰显了检察机关能动履职、一体履职,携手共护生态屏障的决心和实践。

这次跨省域的检察公开听证会源于一起跨津冀交界处的环境污染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023年8月下旬,汉沽检察院办案人员在履职中发现,该区与天津市宁河区交界处的某道路两侧露天堆放着大量水泥、砂石料等建筑物料,未采取防尘密闭网进行遮盖,在自然风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扬尘,污染周边环境。因案发地点位于津冀交界线处,遂向天津宁河区检察院通报了案件线索。两地检察办案人员经调取查阅行政区划图,确认该案点位恰好穿过两区交界线,后两地检察官同步取证,共同确认两地相关行政机关存在怠于履行行政监管职责,导致建筑物料持续阻碍交通道路、污染市容环境,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违法事实。去年9月,两地检察院同步分别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两地行政机关收到建议书后均高度重视,全面推进涉案点位整改清理和辖区内其他区域巡查管控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津冀检察协同发展,以一体化检察履职推动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两地检察机关决定联合召开听证会,综合评估整改效果,并以此宣传、释放并提升办案效果,于是就有了这场特殊的听证会。

听证会上,两地检察官全面阐述了案件事实、证据审查、法律适用以及检察建议制发和回复情况,并将整改照片和行政机关回复材料进行展示,与会人员对案件有了直观的了解。行政机关代表结合整改情况对听证员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并表示在今后的履职过程中充分利用好巡查共管机制,加强跨区域的协同配合,有效防治污染扩大并开展常态化巡查,切实做好交界地点的执法工作,确保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效果。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