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市大力推进社会救助提质增效

(上接第一版)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将脱贫人口中4410人纳入低保范围、902人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占全市7861名脱贫人口的68%。临时救助脱贫人口134人次,支出资金13.75万元。为脱贫人口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122.2万元,发放护理补贴64.17万元,重点人群兜底保障坚实有力。

积极建立村级救急难基金,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帮扶。全市已实现村级特殊困难基金全覆盖,按照“四个一点”模式筹集资金620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000余人次,开辟了社会救助新渠道。该项工作作为典型经验被推荐到民政部参加全国优秀案例评选。市社会救助基金会设立了“情系困难群众春节送温暖”“金秋助学”等6个救助项目,联合县级基金会对困难群众和困难学子开展救助。全市基金会筹集社会捐赠资金816万元,救助1238人,发放救助金309万元,筹资数额、救助人数和救助金额一直在全省领先。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积极协调唐山银保监分局,联合制发《唐山市社会救助家庭银行存款等金融资产信息查询操作办法》,扩大查询对象和查询业务范围,优化工作流程。依托智慧唐山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将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低收入人口18.15万人纳入监测范围。建立健全部门联动信息预警、巡访摸排、政策咨询等主动发现工作机制,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和资源,消除救助保障盲区,实行“政策找人”,及时发现困难群众需求。民政、医保、卫健、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通过主动发现和监测预警机制,共计救助帮扶低收入人口11.86万人次。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