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卢山)1月27日,来自北京和我市的专家学者齐聚唐山汇课厅,举办“三歌”迎嘉宾文艺展示会,共同探讨冀东“三歌”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并观看冀东“三歌”汇报演出。
冀东“三歌”指冀东民歌、冀东吹歌和冀东秧歌,是重要的冀东文化遗产。多年来,它们发源于、扎根于并发展于冀东大地,深受百姓喜爱。我市知名音乐家、冀东民歌传承人刘荣德介绍:“冀东民歌在河北民歌、中国民歌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色彩区,是中华民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冀东吹歌典型代表是花吹,它是鼓吹乐的一个分支,有倒手、反手、转杆、点、剜等技巧,演奏者边吹边耍,吹得好听,耍得好看。冀东秧歌以在地面上轻快自如、自由灵活的扭动,做出比较细腻、风趣的戏剧性表演见长。”
展示会上,中国音乐学院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张天彤,河北省社会音乐研究会唐山分会、市文联、市音协、市群艺馆、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学者,对冀东“三歌”的传承与保护展开深入探讨,共同探寻冀东“三歌”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唐山古韵新声艺术团演唱了传统冀东民歌《茉莉花》《绣灯笼》《小看戏》等,曹妃甸区冀东花吹第七代传承人、省级非遗传承人姚希呐演奏了花吹,滦州市冀东秧歌省级传承人刘建平表演了秧歌。张天彤教授感慨道:“唐山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冀东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冀东‘三歌’呔腔呔味十足,地方特色鲜明,有很高的艺术推广价值和欣赏价值。我会尽最大努力,将冀东‘三歌’推荐到中国大剧院进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