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聚焦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擦亮北方瓷都新名片 助推陶瓷发展新格局

王润达

唐山陶瓷有600多年的历史,多达上万种,截至2023年底,全市规上企业26家,实现营业收入42亿元,出口交货值20亿元,但生产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唐山国有瓷厂纷纷倒闭停产。二是由于入行门槛低,同质化竞争严重,难以做精做强。三是受到现有生产条件所限,器型设计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相比没有很大进步。为此,建议:

一、制定陶瓷产业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唐山陶瓷历史,确立“陶瓷原点”,即“北方瓷都”发源地。借助国家发改委印发《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的有利契机,认真落实《振兴陶瓷产业行动方案(2022—2025年)》及《推进陶瓷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35条奖补激励措施,推动陶瓷产业发展。

二、整合陶瓷产业特色资源,建设精品日用瓷生产园区,提供产品共享存放车间,招引外地知名特色陶瓷企业入驻。盘活唐山特有的陶瓷文旅资源,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开辟适合年轻人创业、消费的特色陶瓷小镇,形成陶瓷工业游览景区。

三、强化地域品牌建设,形成唐山陶瓷自己的行业标识,以文创产品为突破口,实现“互联网+文创+陶瓷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四、规范陶瓷行业秩序,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监督机制,建立陶瓷行业的“唐山标准”。

五、加强陶瓷产业人才培养,复建唐山陶瓷学院(校),考虑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南北联合实现双赢的合作模式,把唐山打造成为陶瓷行业的高端技术人才聚集地、高级蓝领工匠聚集地、管理与营销精英的聚集地。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