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闫妍)日前,唐山市“文明标兵”评选发布组委会办公室公布了2月份第一期“周文明标兵”名单。他们是:
1.用“爱心粥屋”传递温暖的志愿者 朱德民
朱德民,丰润区燕山路街道欣园社区居民。2017年重阳节,他正式开办“爱心粥屋”,全年无休,风雨无阻,为周边环卫工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提供免费爱心早餐。每天凌晨4点半,他就开始做准备工作,6点半准时开饭,除了固定的小菜和主食,还根据节日特点精心准备汤圆、粽子等。“爱心粥屋”的规模逐渐扩大,现在每天能帮助上百人用餐,六年多来,累计为10万余人次提供爱心早餐服务。此外,他还特别关注困境儿童的生活、学习,为他们送去物资和关心关爱。朱德民说,希望这份爱能够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温暖的力量。
2.细心救援、护送昏迷老人回家的网格员 崔桐
崔桐,开平区税务庄街道唐钢社区网格员。2023年3月10日,崔桐正在和同事进行日常的巡查工作,突然,他们发现一位老人倒在马路中间,失去意识。此时,路上的车辆往来频繁,情况十分危险。崔桐没有犹豫,立即拦停了过往的车辆,以避免对老人造成进一步的伤害。随后他迅速地对老人进行了急救,直到老人逐渐恢复意识。经过初步检查,确认老人身体无大碍后,向老人问询到家庭地址,并护送老人安全地回到家中。面对老人家属的感谢,崔桐谦虚地表示,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3.志愿奉献、义务辅导书法的小学保安 吴云良
吴云良,丰南区唐坊镇张山庄小学保安。他从小对书法绘画感兴趣,多年来坚持学习、练习。在工作中他发现很多小学生对书法比较感兴趣,主动向学校请缨义务教授孩子们书法知识。他讲的第一课就是“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写字要用心,做人要真诚”。孩子们静心练习,在“横竖点撇捺”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在他的辅导下,他的学生连续多年荣获市、区教育系统奖项,他也多次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2021年吴云良成为唐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文化志愿者,在开展的各项文明实践活动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用他的笔墨为文明实践增光添彩。
4.心系学子、反哺家乡的企业家 韩焕彩
韩焕彩,唐山鑫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心怀理想、敢于拼搏,在2011年成立公司后,始终坚持做对得起良心的企业,在这样的初心和努力下,公司业务不断做大做强。他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在得知大海北幼儿园需要改建时,主动联系村党支部捐助资金2万元。他还资助了多名困难学子并关爱孤寡老人,在每年春节期间为困难群众送去千元慰问金。多年来,韩焕彩一直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公益的道路上真诚奉献、勇毅担当,捐款捐物累计16万元。
5.言传身教、传承家风的好媳妇 耿翠萍
耿翠萍,迁安市夏官营镇罗庄子村村民。她结婚后就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公公体弱多病,在世时都是她带老人看病。公公去世后,耿翠萍对婆婆照顾得更加用心,为其洗头、洗脚、洗衣服,为婆婆做可口的饭菜,老人每天挂着笑容,逢人就夸她有一个好儿媳。耿翠萍多年如一日精心照顾老人,如今婆婆已经87岁高龄,耿翠萍也是儿孙满堂,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两个儿子和儿媳都特别孝顺懂事,妯娌之间也像亲姐妹一样,相处融洽一起孝敬老人。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孝老爱亲的优良家风得到传承,营造了幸福、和谐、美满的大家庭,受到村里人的一致称赞。
6.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的卫生院院长 吉春明
吉春明,滦州市王店子镇卫生院院长。他细致耐心地照顾每一位病人,一年中几乎每天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和同事负责乡镇脱贫户的健康帮扶,工作十分繁重,他带领全院职工深入签约群众和脱贫户家中进行诊疗、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宣传政策,为顺利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他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最终目标,完善各类服务,提高诊疗水平,通过与村民建立服务关系,提供主动、连续的健康责任性管理,为身边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7.传承非遗文化的龙灯技艺人 吕占中
吕占中,玉田县石臼窝供电所农电工。他是玉田石臼窝龙灯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通过系统地学习龙灯的制作技艺和舞龙套路,在保留、完善原有龙灯制作技艺基础上,结合新的文化需求加以艺术创作,融入新时代元素,让龙灯制作技艺在节庆舞龙展演的艺术展现上有了新风采。此外,吕占中创建了石臼窝鼓乐龙灯同乐盛会,至今队伍已发展到七十多人,他积极组织队伍参加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将龙灯融入节庆、巡游、贺喜、祝福等节日活动中,使石臼窝的龙灯一直活跃在舞台上,为传承非遗技艺、弘扬传统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8.不惧火险、见义勇为的村民 张付海
张付海,丰南区南孙庄镇西张稳村村民。2023年10月22日,村民李某家的房顶突然起火,张付海发现了涌出的浓烟和大火。他确认了起火房屋位置后,立即呼喊村民救火并拨打火警电话。由于李某家是草房,无人居住,年久失修,火势蔓延很快。等待消防车到来的同时,村民们用小水泵先行灭火,但因房屋的高度效果不佳。这时张付海搬来了梯子,从院墙爬上屋顶,冒着房屋随时坍塌危险进行灭火,直到消防车赶来将火扑灭。张付海在危急时刻奋不顾身投入到灭火抢险中,彰显了其见义勇为的优良品质。
9.雪天护送受伤母子就医的河钢职工 王美丽
王美丽,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员。2023年12月16日迎来降雪,当日傍晚,王美丽开车时见到一位女士和孩子骑车摔倒,男孩的头部流血,大人腿也摔伤。面对焦急的母子,她询问二人伤情后,决定开车送他们去医院,她抱起孩子,又把男孩的母亲也搀扶上车。到医院后,她跑上跑下,带他们诊疗,帮忙取药,并轻声安抚,让他们放心进行治疗,一直忙碌到家属赶来,她才悄悄离开。这已不是她第一次帮助别人。2022年夏天,她看见一名3岁左右的小男孩独自在超市外的街口玩耍,她立即将小男孩抱到安全的地方,耐心地安抚孩子,并帮助孩子找到了家人。
10.创新教学、用心育人的园丁 韩婷婷
韩婷婷,汉沽管理区第四小学教师。她在学校任美术、数学两门课程教学,同时还承担班主任和教务工作。她负责学校各类宣传展板的内容设计,白天教学任务重,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加班完成,经常工作到凌晨。同时,她紧抓教学任务,无论是假期还是晚上,只要学生有问题联系,她都会耐心地给学生进行讲解。在数学教学中,她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设立单独的公众号,组织“数学小讲师”“智慧卡”兑换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她的努力下,她的学生多次获得了省、市级荣誉。她用心育人,扎实耕耘,种下奉献的种子收获属于教师的幸福。
11.用科技引领板栗产业发展的工信人 王凤春
王凤春,迁西县工信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主任。他20年如一日坚持在基层一线开展农技研发和山区综合开发工作,先后引进了10余家科研院所专家开展技术开发,先后50余项国家、省、市板栗科技项目落户迁西,带动2.3万农户增收。他还带领团队开展板栗花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经过8年的大量实验,破解了相关新产品的转化技术难题并进行投产,同时延伸开发出多款新产品。他带动板栗疏花疏果增产技术推广,在提高板栗亩产10%的基础上,年增收1800余万元,为板栗产业健康发展找到新路径。
12.逐户走访、医者仁心的村医 张丽
张丽,丰润区李钊庄镇王仙庄村卫生室医生。从医四年不断改善卫生室硬件设施,增加药品储备,提高诊疗效率。她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逐户走访,掌握了村里400多位村民的身体健康情况,并建立了“小病善治、大病善识、急病善转、慢病善管”的诊疗服务模式。她和蔼热情、踏实认真、悉心疏导耐心为患者服务,不远数十公里到家中为村民诊疗,给村民们留下了良好印象。村里老人到卫生室看病,遇到雨雪天气,张丽主动提供餐食和接送服务。她真正把自己融入村里,把村民当做亲人,为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13.爱心照顾独居老人的好青年 任金凤
任金凤,滦南县医疗保障局医药审查监控中心科员。工作中她在岗位上勤恳奉献,生活中心地善良,时常关心体贴他人。村里有一位智力障碍孤寡老人,靠国家五保政策维持日常。2007年她大学毕业回村后得知老人情况,便在家里做好饭给老人送去并帮忙打扫房间卫生,逢年过节更是把老人叫到家里一起团聚。她发现老人长期卧床生了褥疮,便买来药品,经过一个月的悉心照料,老人的褥疮愈合。直到老人去世,任金凤从未间断过照顾老人。她用实际行动默默付出,为身边的人树立了榜样。
14.细心钻研、降本增效的技术能手 张鹏
张鹏,唐山港陆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高炉炉长。他用21年的执着坚守和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成长为炼铁专业的技术精英。张鹏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先后到全国多地学习技能。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他研究出控制高炉稳定运行的特殊工艺,为生产带来了明显的降本增效。在和同事们的相处中,他从不计较得失,主动帮助同事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在业务上他更是从不藏私,总是把经验方法分享给同事们。张鹏把青春和热情奉献给钢铁事业,是一名团结奋进、爱岗敬业的技术能手。
15.照料孤寡、助老人回家的社区书记 马彩明
马彩明,曹妃甸区唐海镇中心街社区党总支书记。2024年1月9日,他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社区孤寡老人张某患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且处于无人照护的状态,他立即入户查看老人情况,发现老人身体状况不佳,身上长有多处褥疮。于是他主动照料老人饮食起居,积极与房东解决沟通老人家中用电问题。为了实现老人回家心愿,在镇政府支持下,他经多方查找、协调,最终为老人在家乡联系到了一家老年公寓。2024年1月11日他与民政、公安、医护人员共同护送老人回到黑龙江老家,并帮助其入住老年公寓。他主动照顾孤寡老人并帮助其回家的事迹,体现了一名社区书记的责任和担当,传递了社区间关爱与帮助。
16.伸出援手、传递爱心的企业家 王增喜
王增喜,唐山智通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23年11月,一位乐亭县的菜农老人在送菜途中车辆损坏,当时老人想起家中手术未愈的老伴,心里十分无助。周围有热心人士通过网络直播帮助老人向社会求助,得到这一消息的王增喜决定免费为老人拖运蔬菜、修理车辆,并自费购买其手中的几万斤蔬菜,为老人分忧,老人眼含热泪握紧王增喜双手,对他的爱心表示深深感谢。为了将爱心传递下去,王增喜又积极联系周边村庄将从老人处购入的蔬菜免费发放给村民,让身边百姓也能享受到实惠。有的村民主动想付菜钱,都被王增喜委婉拒绝。他说:“每个人都有不易的时候,真诚希望大家将爱心不断传递下去。”
17.保护生态、爱鸟护鸟的志愿者 田志伟
田志伟,海港开发区大清河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站站长。海港开发区沿海滩涂湿地众多,每年有数百万只迁徙候鸟在此停留,田志伟从2004年开始投身野生鸟类保护救助工作,2011年建立救助站,十多年来解救、收养和放飞鸟类百余种、数量上万只,同时为鸟类佩戴卫星跟踪器,为有关部门的科研工作提供帮助,多次参加国际鸟类调查分析会议和行业相关规定的修改工作。在他的感召下,当地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爱鸟护鸟行列中,田志伟也用这份执着和坚守,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18.扎根基层、助农致富的乡镇“老黄牛” 王威葳
王威葳,遵化市侯家寨镇副镇长。他多年埋头苦干实干,在担任宣传委员期间,创新打造了“布谷鸟广播站”品牌,高质高效把新思想、好政策传递到了基层,还全程协调服务央视录制“不愁卖的大个香白杏”,助力遵化农产品登上更大舞台。在现有工作岗位上,他通过详细调研走访,认真谋划带动镇内林下经济,在板栗树下成功种植了中草药、黄瓜、木耳1550亩,用“一地生多金”带动13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为打造中药培育基地贡献力量。面对山区暴雨可能发生自然灾害时,他组织村干部挨家挨户预警,提前安全转移避险群众1200余人,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绩赢得了周边群众的认可。
19.应急救援遇险船只的渔民 赵志敏
赵志敏,乐亭县汤家河镇沙口村村民。2023年4月19日,正在海上起网作业的赵志敏发现远处船只有求救信号,于是立即加足马力驶去。由于求救船只已经失去动力,赵志敏和随行的船员们一起为其排水、加油,并拖带求救船只驶向目的地汉沽。在确认求救船只能够继续安全行驶后,赵志敏和船员们解开缆绳目视其消失在视线中,这才返航继续作业。被救人员安全到达后,向赵志敏报来平安,并要掏钱表达谢意,被他婉拒。事后被救人员专程登门,给赵志敏送来锦旗感谢他及时伸出援手、不求回报的助人为乐精神。
20.养育侄子、孝顺母亲的好村民 郭来梅
郭来梅,路南区女织寨镇大洪桥村村委。她的哥哥因在外地打工,侄子便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孩子爷爷去世后,郭来梅果断接过照顾15岁侄子的接力棒,从生活、上学、工作到娶妻生子,每个阶段都尽心尽力,用不求回报的付出诠释着一个“母亲”的角色。她的妈妈心脏做了支架手术后,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使老人生活十分不便。郭来梅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母亲,十年如一日为母亲喂药、洗衣服、洗澡,从未抱怨过这忙碌而繁重的生活。在尽孝的同时,她积极乐观、努力工作,用真诚服务着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