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志远 通讯员田爱华)1月31日,腊月二十一,是百年滦州古城大集开市的日子。滦州市市场监管局古城分局监管人员赵达、孟宏林正在食品专区,挨摊位检查亮证经营、索证索票、防尘遮挡、操作规范、场所清洁等情况,而监管人员罗晓雪则在食品安全快检车旁边,忙着组织群众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
高美玉在滦州古城大集经营花生、瓜子等散装食品生意已有12年。现在每次摆摊,她都要将“农村大集食品监督公示牌”挂在显眼位置。高美玉感叹:“这块公示牌就像是我摊点的‘身份证’,上边有营业执照、食品小摊点备案卡、健康证、市场监管局每次检查结果和投诉举报电话,消费者一看到它,就知道咱不是‘游击队’,是‘正规军’,就愿意在这儿买!我每周要赶5个大集,只用这一套证照就可以全唐山市通行,很方便!”
“我从小就在这赶集,眼瞅着它越办越好,除了规整、干净外,就是买东西越来越放心。尤其是这个监管公示牌,往这一挂,就相当于给商贩戴了‘紧箍咒’。万一买的东西有啥问题,马上就能找到他。”认真挑选花生、瓜子等零食的张秋菊一边说,一边准备把刚刚购买的排骨、黄瓜、韭菜等年货拿去送检。
在农村,“赶大集”不仅是传统风俗,也是购买食品的重要渠道,但受集市内食品经营者流动性强、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等因素影响,也导致了底数不清、持证率低、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隐患,给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提供了土壤,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一大难点。
2023年8月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集中开展了农村大集食品规范经营整治工作,通过“四统一两备案”的工作举措,首批1272户农村大集内的食品经营者已全部做到亮证亮照经营,纳入常态化、规范化监管。特别是进入腊月以后,全市各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纷纷推出“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 共同走进腊月大集”活动,切实满足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和对自购年货进行快检的个性化需求,更好保障农村大集食品安全。
全面摸清政府划定区域内农村大集底数,大集开办者统一在大集所在地注册办理《营业执照》;大集内食品经营者需统一持合法证照经营;证照的经营地点统一标注为唐山市全域农村大集,实现各县(市、区)之间的证照互认;免费发放“农村大集食品监督公示牌”,确保证照摆放统一规范化。
经营者可在大集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办理《食品小摊点备案卡》等;也可在其居住地(户口所在地)或其他固定经营场所所在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相关证照,由大集的主办方核验并备案留存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证照信息。
以滦州古城大集为例,目前明确由滦州市市场建设发展局滦州市场管理所管理,按照经营范围设置了食品专区,现有食品摊贩42户,全部做到亮证亮照经营,35名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全部持有效健康证上岗。
滦州市市场监管局古城分局局长程云鹏表示:“刚开始规范整治时,我们组织了集中培训,逐户发放了明白纸,让大家充分知晓无证无照经营的危害性。但有些摊主怕麻烦,不去积极办理相关证照。为此,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将窗口前移、服务前移,在集市里设置了临时咨询台,帮助摊主厘清经营范围,一对一指导怎么办理证照、怎么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把证照办理的流程变成一次普法的课程,变成一次清除隐患、强化管理、压实责任的过程。”
“只销售白酒等预包装食品的话,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和《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经营者备案信息表》”“销售瓜子、花生等散装食品,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小摊点备案卡》”……负责办理食品“三小”登记备案的古城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闫靖萱耐心为大家答疑解惑。春节历来是销售旺季,有些群众想抓住好时机,做些小生意,纷纷来到集市上设置的“证照办理临时咨询点”进行询问。而大家这种依法办理证照意识的强化,也反映了市场监管人员普法宣传的成效,能从源头防止出现新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
“保障农村大集食品安全,解决无证无照经营是关键一步,我们在强化监管执法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引导,推动食品经营者办理证照。下一步,将通过亮证亮照、日常监管、食品抽检等方式,持续规范整治纳入政府划定区域的农村大集,保障农村地区群众食品安全。”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管处处长范铠铭表示。
1月31日当天,滦州市市场监管局古城分局共完成“你送我检”快检64批次,所检项目全部合格。“你点我检”监督抽检15批次,实验室检测结果出具后,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