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雪松 通讯员赵志鹏、蒋翔宇)2023年以来,迁西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力做好民生事业、努力增进民生福祉,持续聚焦老年人服务需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让老年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设施更完善。推进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建设运营,对全县老年人口比例及分布情况、项目用地、养老设施标准等进行全面分析,建成11家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1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县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中心)全覆盖并有效运营。推进农村居家“小食堂”建设运营,成立农村居家“小食堂”,打造优质便捷的“家门口”养老服务,针对出行不方便的老人,“小食堂”还为其提供上门送餐服务。目前,全县共有8家农村居家小食堂。推进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多措并举推动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2023年以来,在原有81个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基础上恢复新建、改建336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实现417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全覆盖。
服务更优化。持续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组织养老机构参与星级评定。目前,全县星级养老机构8所,全县星级养老机构率为33.3%。防范化解养老机构金融风险,加大养老服务领域“黑机构”打击整治工作,利用乡镇网格员优势对全县进行排查整治,通过张贴金融风险宣传标语、海报为老人普及金融诈骗风险知识,进一步提升老年人防范金融诈骗能力,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实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目前,已完成5期教育培训,1次实地观摩,35场消防应急演练。组织参加全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2人荣获三等奖。
保障更有力。实施“适老化”改造工程,结合老年人家庭环境及身体健康状况,对其居住环境、身体状况、自理能力等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出契合老年人生活习惯和实际需求的改造方案。2023年以来,对170户生活困难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着力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实施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对744名经济困难群体中60周岁以上失能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按照人均3000元标准给予服务补贴。目前,已完成上门服务任务,资金支出223万元。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数据库,确保信息精准定位到村、精准识别到户、精准建档到人,同时,构建县、镇、村及邻里寻访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农村留守老年人联动机制。做好各类预算发放工作,2023年以来,为220名生活困难人员供养照料人发放护理补贴58.39万元,为675名60周岁以上低保家庭中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人发放补贴69.50万元,为7779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老龄补贴465.1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