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河北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进一步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机会、有舞台。”唐山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激发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市委党校作为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在培养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方面责任重大、责无旁贷。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座谈、走访调研、外出考察、数据分析等方式,围绕提高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一、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唐山深切关怀、寄予厚望,2010年、2016年两次亲临视察,作出“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要求“使这座英雄城市再创辉煌”。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推进唐山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德才兼备、能力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离不开党校“为党育才”的职能作用。
(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唐山篇章的根本保证。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全力打造“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三大支柱,统筹推进“新平台、新产业、新家园、新生活”四方联动,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唐山更加可视可感可行,需要通过教育培训锻造一支本领过硬、实绩突出的党员干部队伍。
(三)化解矛盾风险的现实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台独”势力阻碍着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美国发动中美贸易战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对我国周边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需要跨越,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需要重点防范。我市防灾减灾重大工程建设、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应急管理能力距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指示要求还存在着短板和弱项。亟须培养造就一批能化解矛盾、能攻坚克难的党员干部。
二、当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造性开展工作有瓶颈。市委党校占地148.69亩,总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办学规模达到1000人。从现有情况看,因省内外知名度不高,有效利用率仅为40%,其余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急需增加省内外培训班次。党校短期培训收费项目未列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短期培训收费缺乏政策支撑。党校教师还未享受同级别教育系列教师的师资待遇,影响了干事创业的激情。按照市委书记武卫东为党校提出的“打造党内培训、国际交流、商务合作三大平台”的目标要求,创造性开展工作还有短板和弱项。
(二)教育培训方式与学员的期望值有差距。通过问卷调查,最受欢迎的教学方式是“案例教学”,占比22.9%;其次是“异地教学”,占比20.1%;第三是“现场教学”,占比18.0%。而市委党校实际的课程安排与调研需求有很大差距。以2023年春季班为例,县级干部班20天,异地教学占比35%,课堂讲授占57.5%,其余占比7.5%;科级班40天,异地教学占比17.5%,课堂讲授占比62.5%,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互动教学占比12.5%,其余占比7.5%。总体看,“填鸭式”的讲授教学方法仍居党校教学的主位,实际的课程安排与学员的需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从学员反馈的意见看,存在教学培训方式单一、课程安排不精准等问题。
(三)教育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党校干部培训主要是按行政级别来设置主体班次,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领导干部编排在一个班次里进行培训。通过问卷调查,学员对培训内容个性需求多元化,认为应突出实践案例的占比21.9%,突出最新前沿理论知识的占比20.5%,突出政策解读与运用的占比17.7%。在培训内容设置上,往往是面面俱到,但都浅尝辄止,不能就某一个问题深入探讨,反映培训的针对性较差的占比45%,反映实用性不强的占比35%。干部教育培训的标准要求过于笼统模糊,对不同层次干部的教育培训标准要求没有区别,对同一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分工的党员干部的培训标准要求也没有区别,存在吃“大锅饭”现象。干部教育培训考试考核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运用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培训与使用“脱节”,联系不紧密。
三、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实用性的举措
(一)把牢政治方向,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建议从市级层面重视唐山市委党校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探索实现唐山市委党校在地市级党校建设中全省领先、区域有名、全国有位;积极协调呼吁省委党校,争取将更多培训班次安排在唐山举办;积极协调对接省委党校、中央党校,强化唐山市委党校对外影响力;协调市财政、发改部门,积极推进唐山市委党校短期培训费项目在省财政、发改立项,确定收费标准,确保党校培训良性发展;积极推进党校教师享受同级国民教育教师待遇的政策尽快落实,激发党校教师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统筹推进党校、讲师团、网信办、教育、国资、“两新”工委、市直机关工委等部门协调联动,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进”工作。
(二)精选培训内容,推进从严治校、质量立校。一是优化课程设置。适时增加案例教学、异地教学、现场教学课程比重,突出实践案例、最新前沿理论知识、政策解读与运用等内容,满足党员个性需求。二是强化理论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当前,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三是强化能力培训。紧紧围绕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开展“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新平台、新产业、新家园、新生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创新驱动和绿色低碳发展等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推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强“攻难关”能力培训,开设新时代年轻干部“八项本领”“七种能力”等课程,始终保持战斗状态,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更好胜任领导工作。
(三)构建培训体系,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一是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学员头脑,从道理、学理、哲理上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中“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70%”的要求,引导学员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以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牢牢把握”“九个深刻领会”“七个聚焦”要求为重点,打造“1+15”专题课程体系。开设《学习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等经典课程,完善精品课程体系。二是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通过专家学者讲知识、行家里手讲能力、一线干部讲实践的教学模式,开设现代产业体系、县域经济、数智赋能、发展和安全、新能源体系、碳中和碳达峰、优化营商环境等专业课程,深学细研国家发改委《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三是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围绕唐山贯彻落实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唐山“五种精神”、冀东抗战及唐山在乡村振兴、生态转型方面取得的成就,开发英雄城市再创辉煌、双碳引领绿色蝶变等特色党性教育项目,打造“拿得出手、立得住、叫得响”的唐山特色党性教育品牌。
(四)优化师资队伍,夯实教保基础。引导全市党校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聚焦教师和学员两个主体、教与学两个环节,大力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充分利用主题教育、入学教育、党日活动、学员临时党支部“三会一课”“四下基层”等平台和途径,组织开展好学员教育培训活动,使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训落地落实。落实《事业编制人员绩效考核办法》《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有序推行教师竞聘上岗,教学课题竞争上岗,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出台《主体班教学规程》《精品课程评比办法》等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邀请兼具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先进典型人物为兼职教师,为培训注入实操性更强的教学资源。以“唐山精神、绿色转型、向海发展”为主题打造“红绿蓝”现场教学线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公开招聘、个别引进等方式,加强教研科室力量,优化师资队伍学历和年龄结构。鼓励支持党校教研人员参加国家、省社科基金项目等高端课题申报。深化拓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提升”活动,在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唐山篇章生动实践中持续贡献党校力量。
注:此文为河北省2023年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党员素养与教育研究》(编号HB23DD007)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徐淑玲、项目组成员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