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志远)我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首钢智新获得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唐山骨质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成功获批,河北建支铸造集团案例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全国首批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优秀案例,专利质押融资额度、食品生产企业HACCP认证等20余项工作居全省首位,首创“唐山优品+直播带货+政府搭台”电商助企创新模式并在全省推广……2023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锐意进取、勇于争先,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答卷。
2024年,我市市场监管系统将紧扣全市“12345”总体工作布局,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当好经营主体的服务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知识产权的保护者、食药安全的守护者、质量标准的宣贯者“五者集合”的角色,在高质量发展中当好生力军,在提升新质生产力中体现硬支撑。
着力提升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推动经营主体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落实极简办、智能办、马上办、满意办的“新四办”要求,不断提升外资企业登记便利化水平。持续深化广告“三助工程”、平台助企、融资助企等活动,开展“年报+”服务,精准送达惠企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直播助企活动,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企业发展。
着力强化质量品牌提升,全面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焦精品钢铁、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机器人等优势主导产业,打造10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通过首席质量官培训、卓越绩效导入、“一对一”质量帮扶等措施,筛选10家骨干企业进行质量强国领军企业重点培育。以先进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等行业的重点企事业单位参与相关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开展常态化摸排,指导企业用好引智平台,精准匹配外籍质量专家。开展“品牌优势和示范企业”评选活动,进一步营造“以质取胜”的浓厚氛围。
着力加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常态化执法和重大案件查办,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办理周期压缩法定时限50%以上。深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开展京津冀高价值专利推广对接。促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加强“政银企保”合作,保持融资额度全省领先水平,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高标准建设唐山骨质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加大地理标志产品(商标)培育力度,打造具备唐山特色的“文化旅游+地理标志”品牌样板。
着力规范市场环境秩序,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维护公平竞争,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对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努力推行“起草机关初审+第三方复审”的“双审查”制度。推进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打假保名优”“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价格秩序“守护”、“网络市场监管”等专项行动,综合运用市场监管职能手段整治市场秩序突出问题。持续巩固提升放心消费创建成果,进一步扩大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覆盖范围,深化连锁企业“同城异店”无理由退货承诺工作。
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全面加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充分利用河北“双随机”执法监管平台,健全完善“一业一查”部门联合抽查机制。深化信用提升三年行动,引导经营主体重塑信用、守法经营。推进“三品一特”领域智慧监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提高监管效能,加强信息化硬件配备和应用培训。
着力保障“三品一特”安全,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培优“食责险推广”“食品生产明产亮造”等示范引领项目,深入开展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治理、药品安全巩固提升、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重点特种设备监督检查等工作。
着力增强综合执法刚性,提升执法办案整体工作质效。严格依法执法,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抓好规范执法,确保办案“过罚相当”“类案同罚”,探索建立完善“首违免罚清单”“免强制措施清单”“减轻处罚清单”等机制,在依法履职中体现执法温度。强化重拳执法,增强执法联动,协同打击“三品一特”、计量作弊、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等领域重大违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对接。
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三品一特”安全监管,高效推进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数字指示秤计量和重要民生产品及服务稳价四个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明查暗访”和“专家查隐患”力度,全力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坚决守牢安全底线,保障人民群众安心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