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
第8版:副刊·文史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黏米面儿白糖馅儿

□唐瓦当

“黏米面儿,白糖馅儿,骨碌骨碌圆儿,下银蛋儿!”甭猜了,元宵。现在的元宵市场,被汤圆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什么馅儿的都有,什么色儿的都有,什么时候都有的卖,而且是机器包的,不像我们北方是用笸箩骨碌的,正宗的元宵除了个体卖黏食的还在做,市面上已经不多见了。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国重要的民俗活动。在过去每到十五临近,满大街都是卖元宵的。副食店、小饭馆、大食堂、点心铺,都把做元宵的摊子摆在街上,工作人员一水儿的白工作服、白套袖,戴着白帽子。门脸儿前头是一长条的案子,最边上是熬糖、加上青丝玫瑰搅糖,然后冷却、擀糖、切成色子块。接下来用大铁笊篱将糖馅在粗瓷大扁缸里过水,倒入铺满江米面的柳条笸箩当中,两头分站一个人,像拉大锯一样,边拉拽边颠簸,江米面就会粘在糖馅上,直到见棱见角的馅料慢慢变得滚圆,然后再过水、摇滚。依次重复五六遍,等到元宵像乒乓球大小了,就往空笸箩里“哗”地一倒,便可以出售了。骨碌元宵的两位师傅没有臂力是不行的,只要有一位摇滚的时候掉链子,元宵就会滚到地上成了煤球。

这个过程,山东、东北一带叫滚元宵,北京叫摇元宵,唐山叫骨碌元宵,更加生动形象。骨碌出来的元宵,抱团、瓷实,就是有点费江米面,骨碌完元宵收科儿,大缸里面会沉下厚厚的一层米浆。白糖馅儿的元宵,是百姓人家的标配,在那个年月,能吃上白糖馅儿的元宵已算铺张,一年当中,也只能在正月十五打打牙祭,平常日子,寻常百姓是没这口福的。评剧《夺印》当中,“烂菜花”为了拉何书记下水,故意满街筒子转悠着扯着嗓子叫唤:“(白)何书记,吃元宵嘞……(唱)我给您搓了啊一碗元宵,擦擦汗您快歇一会儿吧,您看看这是一碗,又热又黏又香又甜,滴溜溜地圆哪团团转,黏米面儿地白糖馅儿地,大个儿地元宵!”《夺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苏北某地,“搓”的元宵本来应该叫汤圆,但评剧是北方剧种,把汤圆改为元宵,可能是考虑到受众的因素。可见“白糖馅儿”在当时的水乡也是常见的馅料。不过您瞅瞅,“黏米面儿白糖馅儿”,现在的大路货,那时候却可以充当拉拢腐蚀干部的糖衣炮弹。

后来市场放开,不用凭票也能买到花生、瓜子儿、芝麻、核桃仁,元宵的馅料开始丰富起来,骨碌元宵也从手工劳作变为白铁的电动滚筒操作,就像混凝土搅拌机一样。也许受了月饼的启发,而后又有了豆沙、山楂、五仁、枣泥、桂花、巧克力等等各种馅料,不过做馅的程序照例如此,只不过加了辅料,就像做花生板糖、芝麻板糖一样,依旧切块儿,再蘸水接着骨碌,一年的霉运也会随之骨碌得干干净净,沾满了江米面也就意味着沾满了福气。一家人点上大红灯笼,围在一起团团圆圆吃元宵,吃完还不忘喝上一碗元宵汤,正所谓“原汤化原食”,就跟吃饺子喝饺子汤一样。我琢磨着可能因为汤里有面,就像喝米汤,怕精华的东西糟践了。

元宵和南方的汤圆较起真儿来并不是一回事,我们叫元宵,他们叫汤圆、汤团、浮元子甚至糯米粉圆子。我们叫江米面,他们叫糯米粉,虽然材料还是同一种东西,但他们的汤圆是用糯米粉和好饧透后用手包的,包法就像我们做炸糕一样,把类似饺子馅的散馅料用馅铲子挑起放到面皮里,然后包起来搓成圆形。汤圆的馅料又和粽子、豆腐脑一样,形成了南北美食甜咸之间的对抗。南方汤圆的馅料多以猪油为主打,不同地方配以鸡肉(贵州兴义)、猪肉(苏州)、蔬菜(台湾)、酒酿(上海)、猪下水(四川彭水)、荠菜(扬州)等食材,比北方的饺子馅种类还要丰富繁多。甚至还有一种跟玩弹弓搓的泥球一样大的实心汤圆,没有馅儿,这种汤圆我在扬州有幸品尝过,叫作酒酿圆子。当然也有白糖、豆沙、桂花、果仁等甜品馅料,却都少不了猪油,而北方的元宵无论如何是没有以猪油和肉菜为馅的,以白糖为主要原料的什锦馅儿仍大受欢迎。

我总觉得实心小汤圆和成都小吃“三大炮”有些亲缘关系,都属于糍粑的变种,只不过汤圆是糯米粉搓的,“三大炮”等糍粑是用蒸熟的糯米舂捣成茸,搓圆裹上豆面,有些像朝鲜族的打糕。曾在成都品尝过“赖汤圆”,作为北方人,“赖汤圆”基本符合我的口味,芝麻白糖馅儿,因为有猪油的缘故,只是稍稍有些油腻。成都老字号的美食,大多以创始人姓氏打头,如“陈麻婆”、“龙抄手”、“谭鱼头”、“钟水饺”以及“赖汤圆”。相对于咸味的汤圆,我觉得“赖汤圆”其实不赖。

广东有一种四式汤圆,将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分别蒸熟,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做馅料;扬州还有一种四喜汤圆,也有肉、青菜、豆沙、芝麻四种馅料。不管四式、四喜,总之都是圆圆满满,图个吉利,也是商家的销售策略。广东的四式汤圆是凭特殊的记号来区分的,而扬州赵氏叠汤圆的四喜汤圆则是按照不同形状来辨认的,所以,汤圆未必一定是圆的。鸡鸣三省的云南镇雄,包的汤圆是三角的,头尖肚大,汤圆的两端边角耷拉下来,仿佛身上搭着两片叶子,排列起来既像挓挲着翅膀的肥企鹅,又像身披蓑衣的胖渔翁,刷新了世人对汤圆形状的认知。

元宵和汤圆,都不止汤煮一种吃法,我家就炸过元宵,除此之外,还可以蒸、烤。炸元宵,也是饭桌上的一道菜,相声《报菜名》的“满汉全席”中就有它一号:“芙蓉糕、喇嘛糕,油炸烩子、炸元宵……”。但作为河北定州特色美食的“八大碗”之一,定州年节和婚嫁必备的炸黏丸子则是炸元宵的近亲,这种炸丸子是用蒸熟的江米、黄米直接包上红糖花生碎或者五仁炸制的,刚出锅的时候色泽金黄、甜香可口,摆桌的时候需上屉蒸制。合肥也有一种糯米圆子,也是用熟糯米包馅儿油炸的,只不过里面包的是猪肉馅。说到近亲,广东东莞一带有一种名吃曰“糖不甩”,是一种实心的汤圆,用红糖姜片煮水,放入实心汤圆,出锅后颜色红褐,撒上花生碎,这是当地男女相亲必不可少的东西,坊间云:“吃了糖不甩,两人分不开”,喻二人甜甜蜜蜜、如胶似漆、缠缠绵绵,当然这是在对上眼的情况下。如果看不上,则吃一种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即“一拍两散”,对方心知肚明,便不再纠缠。

不管是北方的元宵还是南方的汤圆,不论是黏米面儿白糖馅儿,还是可荤可素丰富多彩的馅料,无论是定州的炸江米丸子还是合肥的炸糯米圆子,虽风味各异,但都馅浓稠香、软糯顺滑,都是对美满团圆、万事顺意的期望和表达。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