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孔祥华 杨海
“今年我们要集众智、聚群力谋划打好‘国际牌’!在外资招商工作中,深入分析我们作为国别园区优势和不足,找准结合点,由内及外,助力曹妃甸对外开放工作达到新高度。” 近日,曹妃甸国际生态工业园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园区招商引资专题工作会议。
在曹妃甸国际生态工业园2023年绩效指标考核图表前,工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安志兵介绍说,去年园区聚焦“经济指标”这一核心,立足“高新高端、外资外贸”两个定位,瞄准“抓招商、上项目、促运营、增税收”四个目标,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循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五个产业,努力实现了“发展目标、产业聚集、营商环境、开放窗口、干部队伍”五个一流。其中,新增科小企业81家、实际使用外资2074万美元;签约实体项目38个,协议总投资170.12亿元;签约贸易项目70余个。尤其是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深化,共引进外资实体项目9个、外贸项目3个,注册外资企业12家。
走进占地335亩的央企中铁十六局曹妃甸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这个中国北方最大的盾构再制造基地院内,摆满了等待维修再制造的盾构机、起重机、窄轨机车等机械设备。据了解,去年该企业完成产值近2亿元,今年将以提升质效为主线,在质的有效提升的同时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尤其在以往起重机、窄轨机车出口东北亚、欧洲、非洲、南美洲等十几个国家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参与“一带一路”,进一步擦亮、竖起中国铁建曹妃甸制造的国际品牌。
“今后我们将以提高国别园区外向度为目标,全力瞄准高新高端、外资外贸两个方向,精准出击,巧打‘国际牌’。”安志兵说,用好全区平台招商,拓宽招商渠道,突出对日、韩、德招商引资;做好“扶旧”“迎新”,深入挖潜外资资源,将辖区60家外贸企业划分5组,每个招商战队对接12家,对现有企业深入挖潜海外招商资源,同时鼓励新对接企业实现外资入股;发挥政策优势,抓好特色园区建设,紧紧抓住市、区提出建设东北亚国际生态产业园、中德产业园、甬唐产业园、海洋生物医药中试基地有利时机,深入研究特色园区发展方向、适合入驻企业,争取政府在资源环境、研究开发、人才引育、开放合作、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以提高与周边地区天津、烟台、青岛、大连的竞争力;围绕产业基础,实现外资补链延链;以中关村E谷展厅为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对话世界的“国际会客厅”,辐射高新厂房及环保产业园,在园区内设置中、英、日、韩文字路引、道旗、宣传牌等,编制不同语言版本园区宣传册、宣传片,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环境,营造“国际范”,让外企增加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