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初心如磐 笃行致远

—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综述

□ 本报记者 闫妍 通讯员 张又丹

过去的一年,市委编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忠诚履职、拼搏实干,推动全市机构编制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唐山篇章提供了坚强的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

坚持优化协同高效

聚焦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完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一年来,市委编办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着力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

全力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准备工作。成立改革专班,多次组织学习研讨改革工作,反复与省沟通对接,全面调研市县两级涉改情况,草拟市本级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改革流程图,指导县(市、区)做好改革准备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编办主任李小新来唐调研讲话和全省机构改革动员部署会议精神,稳步推进我市党政机构改革开好篇、布好局。

完善权责清单常态化管理机制。获批“权责清单与机构编制工作有效衔接”省级试点,探索创新权责清单工作方法,进一步厘清各部门职责边界,圆满完成权责清单动态调整,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行政效能提供了坚实保障,受到省委编办充分肯定。

坚持强化使命担当

攻坚克难统筹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年来,市委编办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率先完成国防动员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坚持军地“一盘棋”,市县“一张网”,高质量完成市县两级国防动员办公室的调整组建、“三定”规定的制定印发和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整工作,在河北位居前列。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县两级疾控局挂牌工作,调整优化市县两级卫健委机关及疾控中心机构职能,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织密织牢了防护网隔离墙,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稳妥推进开发区管理机构规范工作。指导督促市县两级开发区(管理区)巩固开发区改革成果,确保“三定”规定落地落实。调整优化唐山市高新区和曹妃甸经开区科级内设机构以及曹妃甸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内设机构设置,进一步加强各开发区人事管理,助推开发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更好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

巩固拓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果。深入调查剖析全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提出整改意见,厘清执法事项、规范执法队伍人员管理、推动执法重心下移,进一步优化完善了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巩固了改革成果。去年11月,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省级试点。

坚持为民服务工作导向

持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优化事业单位管理

民生所指,国运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 一年来,市委编办顺应人民群众期待,聚焦重点民生领域,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事业单位服务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公益事业服务能力水平。

进一步规范教育、卫生等领域机构编制事项。将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田分校整建制并入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提升学校规格及办学质量。设立唐山交大实验学校,打造百年教育传承体验区,充分发挥老交大在唐山的历史文化影响力。在全省率先设立市未成年人专门学校,加强了未成年人罪错行为预防矫治教育体系建设,得到省市领导批示肯定。为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调剂增加事业编制,用于招收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专业教师,助力我市特殊教育发展。为市直12所中小学(幼儿园)单独核增校医专项编制,用于加强市直学校卫生保健专业技术人员力量,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市属普通高中、市属高等院校和市直县级公立医院科级机构及职数设置,将市县两级广播电视大学统一更名为开放大学,以规范化管理推动各类学校和医院高质量发展。设立市县两级物业管理事务机构、市县两级建设工程消防技术服务中心、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机构,为各项民生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

助力高层次人才引进。积极贯彻落实“凤凰英才”政策,研究制定印发《关于为促进人才引进提供机构编制保障的通知》,畅通人才招录(聘)通道,高质量、高效率做好高层次人才及随调家属的编制核准工作。助力产学研联合发展,为北交大和北理工唐山研究院引进高层次人才核定周转编制,为唐山学院设立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创新优势和平台优势引进高层次人才。

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优化服务,强化监管,提高办事效率,方便基层办事,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圆满完成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各项工作。

坚持科学规范管理

着力提升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一年来,市委编办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强化监督检查,积极探索节约资源、提升效益新路径,切实管住用好盘活机构编制资源。

持续加大统筹使用编制力度。建立用好县(市、区)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市县机关事业单位三个专属领域编制周转池和相应周转制度,持续推进编制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统筹使用,2023年全市中小学统筹使用编制1898名,公办幼儿园兜底招聘增编652名,核定机关事业单位周转编制30名。

严格落实编制前置管理。加强对各类用编计划的统筹管理,严禁超编进人,把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进人“总阀门”。规范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推广使用《唐山市机构编制实名制业务办理指南》,相关经验做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高质量完成“机构编制审批和监督检查闭环管理”省级试点任务,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审批和监督检查协调配合机制,获得省委编办书面表扬——“唐山的试点工作为建设具有我省自身特色的机构编制工作闭环管理制度体系贡献了智慧,提供了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规范市县两级部门领导职数。实行领导职数总量控制机制,将部门领导职数调整与干部统筹调配结合起来,在总量控制数内进行动态调整,不断提升领导职数使用效益,在全省机构编制系统领先。

加强机构编制深度研究。紧扣省、市机构编制重点工作,2023年向省共报送选题22个,立项13个,第一批结项课题中《高质量构建河北机构编制事项全周期闭环管理工作机制研究》被省专家组评为一类课题。

坚持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机构编制干部队伍能力素质

一年来,市委编办强化党的机关、政治机关的职能定位,坚持政治建办、能力建办、作风强办、从严治办,全面提升机构编制干部队伍的组织力和执行力。

坚持政治引领,夯实党建基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唐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组织建设与业务工作全面提质提效。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质效。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处务会理论宣讲和业务研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持续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强化作风建设,弘扬严实作风,严守法纪底线,着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高素质专业化机构编制干部队伍。

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成绩属于过去,新的一年,机构编制工作任重道远。编办机关干部纷纷表示,将继续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楫扬帆,勇毅前行,主动适应机构编制工作新常态和新要求,以优良的作风、昂扬的斗志、充足的信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凝心聚力开创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提供坚强体制机制保障。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