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维卓水产:技术引领 振兴乡村

□ 本报记者 赵珺

坐落在曹妃甸的唐山市维卓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我市唯一一家国家级良种厂,通过与权威科研院所合作进行基因技术优化,维卓在育苗和孵化环节取得突破,其半滑舌鳎鱼卵供应量连续5年占据国内市场的50%以上,2023年市场占有率达到70%。

2011年,程佳禹从北京首钢辞职回到曹妃甸,和父亲一起经营渔场,养殖河豚、牙鲆、多宝鱼。当时市场上半滑舌鳎也就是俗称的比目鱼价格很高,每斤至少上百元,远超20元左右的多宝等鱼类,程佳禹很心动,从山东购买了40万条比目鱼鱼苗。

比目鱼养殖难度很高,对水质、水温、放养密度、水的含盐度,甚至养殖场环境都有严格要求。程佳禹没有经验,没过多久,40万尾鱼苗就只剩下了一万左右,“那段时间我状态特别不好,不想进车间,不想去看。我父亲跟我说:儿子你记住一句话,咱们做水产的,任何一个人想成功,都是从死鱼死虾堆里爬出来的。”

逃避解决不了问题,鱼还要继续养下去。剩下的鱼苗养了一年多,程佳禹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同样进食,有的鱼能长大,有的鱼却几乎不长。他这才弄明白,从专业角度讲,就是雌雄比例不协调。这个鱼雌鱼能长大,雄鱼长不大。剩下这一万多条鱼里面,仅有几百条是能长大的。

初次创业算是失败了,赔钱了,但比目鱼的高经济价值让程佳禹决定总结经验,继续养殖下去,“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两条鱼我卖了2080元。”2013年,程佳禹建立维卓水产,从山东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始做半滑舌鳎鱼卵繁育,“养成鱼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商品鱼的规格,这个鱼这么贵,孵化鱼苗的话周期短,三个月就可以变现。”

稳步发展了几年后,2018年,程佳禹多方联系,找到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陈松林院士,向陈院士介绍了曹妃甸水产养殖的地理优势、养殖规模,以及自己对半滑舌鳎养殖方面的种种疑惑。陈院士的博士团队来到维卓水产进行产学研结合,通过基因筛选,大量养殖试验,维卓水产半滑舌鳎鱼卵的雌化率由16%逐年提升至现在的44%。雌鱼比例的增加让养殖户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维卓水产的口碑迅速拓展到全国,几年内,全国市场占有率就提升到了70%。

直观的经济效益,维卓水产的示范引领,使得曹妃甸水产养殖园区快速发展,维卓毫无保留地向周边养殖户传授半滑舌鳎养殖技术,助力他们开拓市场、优选种苗。在维卓的带动下,整个园区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面积已经扩大到了50万平方米,直接投资突破3亿元,维卓的“半滑舌鳎高效养殖模式”得到了极大的推广,曹妃甸区也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半滑舌鳎养殖基地。

程佳禹说:“从我的角度讲,我认为什么事都不要去做垄断,把咱们这个板块的亮点拿出来,带领大家一块把事做好,这是作为创业者也好,企业家也好,应该有的一种精神。我们年轻人更要有这种大局意识,有了好的资源、好的基础,然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