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迁西构建“五美”激发和美乡村建设新活力

本报讯 (记者李雪松 通讯员刘笑利、王春清、董峻鑫)沐浴在春光里的迁西县东莲花院镇东城峪村,一户庭院就是一处风景,窗明几净、绿意盎然,一个个舒适、整齐的小院展示着迁西和美乡村的怡人风貌。近年来,该县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优化环境、改善民生、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有力抓手,已打造和美乡村示范镇6个,省级美丽乡村78个(精品村13个)。

筑基础,构建自然之美。以人居环境“小切口”,打造和美家园“高颜值”。以常态化拉练行动,深入推进厕所改造、污水处理等工作,417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四清”标准。将“美丽庭院”建设作为环境治理最小单元,在全县各村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累计创建美丽庭院47068个。

抓特色,构建产业之美。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导向,持续壮大乡村产业,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成功举办中国(迁西)板栗暨栗蘑产业发展大会,探索形成围山转、标准化栽培、组团式发展、延伸式扩展等多种发展模式。全县板栗综合产值突破25亿元,品牌价值达到34.09亿元。投入科研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研发出板栗保健酒、栗花面膜、栗蓬茶等科技含量高的延伸产品。打通总长16.9公里的新花线旅游路,建成旅游精品线路10条,去年该县接待游客8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亿元。

补短板,构建融合之美。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改造农村公路101条,硬化农村道路129公里,水利部样板工程大黑汀东岸路改造完工,京秦高速公路迁西互通投入运营,迁西正式融入首都1小时经济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强力推进电网改造、安全饮水、绿化亮化、景观小品打造工程,公共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改善教育医疗条件,优化调整全县学校布局,人民医院医疗康养中心主体完工,17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全面完成。

扬新风,构建人文之美。培树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推进文化特色村建设,积极挖掘板栗文化、长城文化、滦河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出长城文化特色村15个,国学文化特色村5个,移民文化特色村20个,红色文化特色村12个。涵养社会文明新风,组建科学完备的文明实践组织体系,广泛吸纳500余名志愿者,定期开展戏曲表演、文艺晚会、电商培训等活动。

强治理,构建和谐之美。坚持党建引领、法治护航,不断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创A,定期开展党建创A观摩评比擂台赛。全县有118个基层党组织获评市级A档党组织。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举办农村党员培训班8期,培训有创业意向党员200余人,落地创业项目20余个。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探索推广环境整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模式,制定“社会治安”“公益美德”“乡村建设”“家庭积分”“惩罚扣分”等五大类,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要我治理”向“我要治理”转变。加强平安乡村创建,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农村治安防控网,兴城镇小黑汀村、三屯营镇南团汀村、滦阳镇铁门关村、东荒峪镇前韩庄村被确定为2023年度“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