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 通讯员冯连满)“过去的漫灌方式费工又费水,还容易造成土地板结,使用喷灌技术后,用工比原来少了三分之一。”4月7日一大早,滦南县司各庄镇西曾村农民贾春来就到麦田里浇返青水,他轻轻一扭机器阀门,喷灌系统便迅速开启,水均匀地洒向麦苗,“我种了100多亩小麦,浇地全部采用喷灌模式。”看着绿油油的麦田,老贾喜笑颜开。
司各庄镇大部分耕地为沙性土质,对村民来说,从前农事最挠头的就是浇地。近年来,司各庄镇积极推进实施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和喷灌、滴灌新型节水技术,推动农田灌溉驶上“高速路”,既增加了土地产出效益,又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该镇张庄村,旺农家庭农场女场主杜海娜正领着几个农工在麦田里铺设滴灌管,“过去500多亩麦地浇一遍至少得用8个人,用时半个月,现在4个人干活儿,用不了一周时间就能全部搞定,省工省水还保墒,成本降了,种地收入就提高了。”作为新型节水技术的受益者,杜海娜感触颇多。
“目前,全镇11.7万亩耕地实现管道灌溉全覆盖,在具备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又推行了最先进的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农民从中受益匪浅,在今春普浇麦田返青水中作用尤为明显,全镇3万多亩小麦田,大概两周以内就能够浇完。”司各庄镇镇长付刚说道。随着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以及喷灌、滴灌技术的应用,该镇农田灌溉效率大大提高。
据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喷灌和滴灌模拟自然降水过程,水柱细密均匀,不伤土壤和秧苗,每亩地浇一遍水比原来节约用水近25立方米,较之传统漫灌、畦灌方式,喷灌和滴管能省水25%到40%,有效缓解了农业用水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