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志远)讲政策,重点解读专利转化运用政策及扶持政策;讲经验,分享交流华北理工大学专利转化的典型案例;讲方法,深入剖析各个高校在专利转化方面的痛点堵点,量身定制解决办法,逐一明确专利盘点时间表、任务书……这是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的现场缩影。
高校是专利研发的引领者,是专利转化运用的主要供给侧。如何让沉睡在实验室里的专利真正应用到车间,真正面向市场,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今年3月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国家、省关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部署,以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为载体,下好高校专利转化运用“先手棋”,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目前,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师范学院等域内9所高校采取发明人自评、单位集中评价等方式,已完成2052件存量专利的建档、1896件存量专利盘点工作。同时,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应用场景、产业化前景等因素,筛选出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1329件存量专利录入“存量专利盘活系统”,进度全省前列。
按照“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的工作思路,市市场监管局依托线上展示+线下对接+专家推介的方式,促成专利成果转化。目前,已引导高校通过专利开放许可信息发布平台公开专利信息61条,组织校企对接活动2次,发挥40家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和85名“专利伯乐”作用,认真搜集企业技术要求,精准推介优秀高校专利成果。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运用服务处处长尚福旺表示:“我们将坚持盘活存量与做优增量相结合,引导高校根据企业反馈的技术改进需求和产学研合作需求,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原创技术等重点需求,对相关专利技术进行改进,或与企业联合攻关,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布局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高价值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