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闫妍)日前,唐山市“文明标兵”评选发布组委会办公室公布了4月份第三期“周文明标兵”名单。他们是:
1.乐于助人、热心公益的小学教师 张旺
张旺,丰润区西实验小学教师。从教23年来,张旺在高效优质地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在学校里,只要同事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他就会伸出援助之手,尽心竭力地帮助解决问题。他创建了少先队志愿服务组织,带领少先队员开展爱心慰问活动时长达2000余小时,送去慰问品价值十余万元。他走进光荣院、社区,慰问老党员、老红军、老教师,走进驻区部队,慰问人民子弟兵,让少先队员们在参与公益活动中受到爱党爱国、孝老爱亲的教育。他凭借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精神,不仅在校园里展现了良好的教师形象,同时也收获了师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2.路遇火情紧急救援的交通人 李昌、李立庆、刘泊淞
李昌、李立庆、刘泊淞,丰南区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站路政执法员。3月5日,他们在丰碱线巡查时发现火情,由于天气干燥、风力较大,火势向公路边沟蔓延。面对这一突发状况,他们立即行动,疏导交通、联系调配洒水车赶往现场。洒水车就位后,三人顾不上防护,争分夺秒灭火,在各方通力协作下火势被控制。此时他们丝毫不敢懈怠,又义无反顾地进入事故现场,拉网式排查,确保不会发生复燃后才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继续工作。
3.深耕家庭教育、开办家长课堂的咨询师 阎翠玲
阎翠玲,常春藤文化艺术咨询有限公司经理。她从事家庭教育18年,全国各地巡讲近千场,受众6万余人次。她走进社区开展“老少同牵手 快乐伴成长”活动近百场,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爱上学习。组织开展家长课堂,使父母学习掌握家庭教育基础知识,用现场实践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落地,在学习中提升亲子关系。多年来,阎翠玲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全国各地跟随名师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深耕家庭教育,在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4.诚信经营、勤劳致富的村民带头人 张玉敏
张玉敏,迁安市滨河街道朱官营村村民。她从1995年开始在农村大集上卖布料,无论质量、做工和服务有口皆碑。经过几年苦心经营,2000年在商场里有了固定柜台的她,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还添置了锁边机和缝纫机,免费做床单和被罩等加工,是当时第一家提供免费服务的柜台。2013年她在社区购买商铺扩大了布料生意,后又通过加盟做起以定制为主的品牌家纺。2019年起,她为在岗员工都入了五险,为大家的养老、医疗等提供保障。20余年来,张玉敏始终秉承着“服务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诚信经营。
5.孝敬父辈、家风传承的好儿子 刘金山
刘金山,唐山市规划展览馆职员。由于岳父患癌住院治疗,从部队退役回归家庭后,刘金山安抚老人一定会侍奉好他。住院期间,刘金山跑上跑下、忙前忙后,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身边人都以为他是老人的儿子。他对岳父同室的病友能帮忙照顾也都是帮忙照顾,为他们取药买药,清理呕吐床单,不嫌脏、不怕累。百善孝为先、唯孝不能等,后来他的父亲也因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他便把老人接到自己身边悉心照料。刘金山认为,孝敬父母是作为子女的本分,他用身体力行为女儿作出了表率。
6.带动乡邻增收的致富带头人 顾立芹
顾立芹,迁西县永信板栗合作社社长。2014年她成立板栗合作社,优先收购本地板栗,为栗农解决了卖板栗难的问题。她致富不忘父老乡亲,鼓励村民加入合作社,2022年板栗收购量突破2000吨,合作社增收100余万元,栗农人均增收1万元,带动了近百人就业。她谋划新思路,带领乡亲发展“板栗树下种红薯”的林下经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为栗农人均增收1000余元。同时,她按照有机标准,严格板栗树上树下管理,发展绿色有机板栗带动了乡邻增收。
7.关爱学生、深耕教研的好园丁 王建平
王建平,滦南县第三中学教师。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对于留守和家庭困难的学生,他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和精力,经常在下班时间和节假日到孩子们家中补习功课、检查作业,并与家长一起探讨教育方法,确保孩子们得到良好教育。他担任物理教研组长以来,带领本组教师钻研业务,探讨新课程改革,认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还耐心指导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备课、制作课件等。王建平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更在关爱学生、引领团队和助人为乐等方面展现了师德风范,赢得了广泛赞誉。
8.无私奉献、情暖老人的“好女儿” 刘建伟
刘建伟,玉田县中医医院职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陪同孩子到养老院看望老人,内心深受触动,便默默下定决心,要为老人们义务服务,此后每周养老院都会出现她的身影,她也成了190位老人身边的孝顺“女儿”。她还带着老人们把院里的一块闲置土地平整好,种上了蔬菜、花草,使老人们生活得有滋有味。一次一位老人突发心脏病,她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将老人送往医院,跟着跑前跑后办理手续、缴费,最终使老人脱离了危险。老人住院期间,她还每隔一天就去医院替换老人的亲属进行陪护,跑前跑后。在她的精心照顾下,老人们都把刘建伟当作了贴心的“好女儿”。
9.无私关怀、守护患者的白衣天使 卢茜
卢茜,乐亭县医院神内二科护士长。她20年如一日奋战在临床一线,用爱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患者。一位卧床患者因病无法排尿,卢茜用按摩和让患者听流水声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经过几天努力,该患者恢复了排尿功能,对卢茜的护理技术和耐心照顾表示深深的感激。她定期电话回访,关心出院患者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进一步增强了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信任与联系。她带领全科护士扎实学习业务知识,钻研护理操作技巧,不断提升团队的业务水平和应对能力,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卢茜用专业的技能和无私的关怀,诠释了医护工作者爱岗敬业的风采。
10.救助昏迷老人的网格员 苗俊
苗俊,高新区庆北办事处三益庄村村民。她是村里的网格员,平时积极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工作,村里的环境保护、卫生整治、安全生产和入户普查等工作都离不开她。她为该村的村容村貌提升和安全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冬天时她在村北发现躺着一位不省人事的年迈老人,便立即联系了村医,因治疗及时老人脱离危险。经了解,老人家住三女河村,独自乘公交出行后,迷路晕倒在此处,家属得知此事后,对苗俊感激不尽。苗俊表示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以后也会一如既往坚持下去。
11.潜心育人、践行公益的园丁 刘小刚
刘小刚,海港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学音乐教师。从教20年来,他善于研究,以德施教,坚持做“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好老师。他不断学习、精编教案,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活跃有序。他热心公益,工作之余作为碧海助援队的一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走进敬老院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给他们送去温暖。走进沿海沙滩捡拾饮料瓶、废旧渔网等垃圾杂物,净滩护海。组织防溺水宣传活动,增强家长和儿童安全意识,提高自防、自护、自救能力等。他一直用心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用爱传递着平安幸福。
12.自强不息、心系员工的好厂长 黄亚生
黄亚生,唐山长城门业有限公司生产厂长。18岁入厂工作的他主动适应工作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拓展思路,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尤其重视科技创新。他主导研发免漆无焊接钢制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除了抓好日常生产,他视职工视为亲人,对家庭困难的职工,他主动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关心关爱,累计捐款捐物2万余元。为了让职工们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他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无偿分享给大家。他秉持踏实肯干、刻苦钻研的作风,同时尽职尽责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13.编录民歌、公益演出的文艺志愿者 魏淑君
魏淑君,丰南区胥各庄镇阳光家园小区居民。作为一名文艺爱好者,多年来她改编、录制了近40首民歌。作为冀东文艺传承人之一,她深入坊间挖掘民间艺术,记录口传的民间小调。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每天排练两三个小时,几年来义务培训了近300名热爱歌唱的学生。她还多次发起慰问演出,每个月到丰南敬老院、王兰庄敬老院等地进行公益演出,自费为老人们购买水果、米、面等慰问品,给老人送去了歌声与温暖。她一路走,一路唱,成为丰南文艺舞台上一股重要力量。
14.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继父的好儿子 郑天川
郑天川,路南区小山街道联合里社区居民。他的继父因意外下肢瘫痪,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行动不便,常年需要人照顾。自懂事起,他就和母亲一起照顾他的继父,在母亲去世后,他义无反顾独自承担起照顾继父的责任。多年来,他将继父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天准时回到老人身边陪伴,陪老人拉家常、谈琐事,放松心情,定期给老人理发、剪指甲,照顾老人定时服药、量血压。他还用闲余时间在网上学习按摩方法,每天都为继父按摩腿部,疏通经脉,天气好的时候用轮椅推着他出去散心,邻里看见了都会忍不住给他点赞。郑天川尽心尽力照顾继父几十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孝道。
15.三尺讲台铸师魂的好教师 杨玉忠
杨玉忠,曹妃甸区第一中学教师。工作40年来,始终奋战教学一线,他每一次都有针对性地批改学生作业,教学生涯从教高三毕业班20年,每天放学后都解答孩子们的物理问题或找学生谈心。一名毕业生在下学期,因为居住地远离学校不能坚持到校学习,杨玉忠周末便腾出半天工夫给该学生辅导功课,带去各个学科的材料。长期伏案工作,用眼过度,使他的视力严重受损,2020年冬天他双眼出现黑线、视力模糊,医生告诫他千万不要过度疲劳。但考虑到教高三课业繁重,中途换教师势必使学生受到影响,杨玉忠克服自身困难毅然坚持。
16.服务乡亲、照料残障表妹的村干部 王保文
王保文,遵化市刘备寨乡平台村干部。他是村里的村医,平时积极帮助村中出行不便的空巢老人,为老人们测血压,教授他们保养方法,守护村民健康。家庭中他叔叔身体不好,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婶婶在生表妹时大出血离世,面对这个无人照顾的婴儿,王保文和家人商议后将其接到自家照顾,即使发现她智力残疾也依旧耐心照料,反复教她说话识字、穿衣吃饭,提高她自理能力。他行走山路服务村民,十年如一日照顾智力残疾的表妹,用实际行动感动和带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17.拾金不昧、勤劳奉献的环卫工人 张旺
张旺,迁安市野鸡坨镇仓库营村村民。他是尽职尽责的环卫工人,更是品德高尚的老党员,起早贪黑不畏严寒酷暑,用勤劳和汗水为村民们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3月5日,天刚蒙蒙亮,张旺在打扫卫生时看到一沓现金,他没有丝毫据为己有的想法,在原地等待失主。当失主焦急地返回寻找时,张旺将钱原封不动地归还给了他,失主是家庭困难的学生,这笔钱是家里准备的学费,拿到失而复得的钱后,失主再三表示感谢,并向村委会送上感谢信。凡人善举,最暖人心;普通小事,微光如炬。张旺拾金不昧、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社会学习和传扬。
18.暖心救助患病男子的交通人 蒙国平
蒙国平,唐曹高速公路曹妃甸工业区收费站中队长。3月11日,蒙国平在带领本班人员收费执勤时,发现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在收费站下车后突发疾病、呕吐不止,并伴有脸色苍白、浑身发抖的症状,情况紧急。蒙国平立即上前查看,经询问该男子三天未进食、身体虚弱,他赶紧将其搀扶到休息室取暖,并拨打了120急救中心电话。在等待期间,蒙国平不断安抚男子情绪,向他提供热水和食物,让其保持热量和体能。在救护车到达现场后配合医护人员将男子抬上救护车送往曹妃甸医院治疗,从发现情况到成功救助仅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蒙国平为抢救病人争取了有效时间。
19.勇于创新、诚实守信的创业人 刘红敏
刘红敏,迁西县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副社长。她带领团队不怕苦累,通过长时间努力创新传统技艺做强做优产业链,研发出电动、无添加、无公害的“干煲板栗”炒制新技艺,研制出独特的真空包装板栗仁、板栗酱、板栗粉等30多种深加工产品,建成生产能力3000吨的板栗加工企业。她实行“胡子板栗”溯源“身份证制”,同时依托喜峰口红色抗战文化,注册并培育了“喜峰口”板栗商标,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用高质量的产品诠释她始终坚守的诚信。
20.挺身而出、处置火情的乡镇干部 王耀国
王耀国,滦州市榛子镇人民政府乡村振兴办负责人。3月8日早,某小区12号楼突然起火,住在附近的王耀国发现险情后,挺身而出,化身为“消防员”,立即拿着灭火器赶往灭火。她临危不惧,在救火的同时,告诉组织周边群众报警、疏散,齐心协力灭火。在短短几分钟内,火势就被完全控制住,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后物业工作人员将一面锦旗送到王耀国手上,感谢她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保护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