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雪松 通讯员孙敬聪、付高磊) “现在是鱼苗快速生长期,端午节前就能长成上市了。”近日,迁西县白庙子镇白庙子村村民王志强站在自家立体养鱼池边投喂鱼食。“受气候、水质、环境影响,淡水鲈鱼在北方养殖成功的案例很少,在市场上,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他对收获充满期待。
白庙子村距迁西县城5公里,现有人口987人。近年来,该村立足区位优势,坚持农户个体经济增收和集体经济增长“两手抓”,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在农户个体经济方面,该村在传统板栗经济基础上,积极探索利用闲置庭院开展立体养鱼项目,通过对水质、水温等数据进行检测,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配料调控,从而突破气候和地域的限制,成功实现淡水鲈鱼养殖。目前,该村试点养鱼池4个,养殖淡水鲈鱼2万余尾,预计产生经济效益约24万元。
在村集体经济方面,该村将辖区内集贸市场改造升级作为重点项目,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围绕市场规模扩大、地面平整硬化、摊位设施建设等方面改造升级,规范设置农副产品、生产资料、牲畜及禽类交易等市场模块,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当地特色资源产品作用,累计辐射带动1800多名村民实现就业,方便周边群众生产生活1.5万余人。
“集贸市场改造升级和庭院立体养鱼项目产业的成功实施,有力推动了其他相关产业发展。”该村党支部书记刘玉才说,“在促进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借力村企共建活动,争取资金项目支持,先后开展了板栗冷库及养殖场建设,进一步扩大产业经济覆盖范围。去年村集体经济项目超过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也有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