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时整,天色已大白,高博整装待发,准备前往曹妃甸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现场。他要在一天内尽可能地多跑几个点儿,只有这样,才能更加了解全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情况。这一天是周日,街上不像工作日那般人来人往,他不一会儿就到了已经完工的海绵城市改造项目现场——创业大街。
“高主任,早上好啊!”创业大街附近小区里的居民已经对这位大学生模样的高主任十分熟识了。
“几乎每个周末,他都会来我们这转一转,听听我们的诉求。”居民李兴感慨道。热心善良、工作务实是长期以来高博带给他的印象。如今,虽然改造已经完工了,但高博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这里居民们的生活。
高博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习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刚毕业时在中铁工作,2022年初来到了曹妃甸,主要负责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督导各建设单位施工进展。
一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并不顺利。理念无人理解、现实问题繁乱、涉及部门众多、利益错综复杂……如何才能顺畅地推进下去?高博陷入了沉思。
他首先从群众下手,只要有时间,就亲自跑社区听诉求、找问题。他对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的群众进行调查,记录他们的诉求,再一一融入海绵城市建设,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或许,这也正是群众遇到问题愿意找他的真正原因。
道路凹凸不平、排水不畅、内涝严重、环境差、灯不亮、停车难、小区存在安全隐患……老百姓的诉求中,有的是包含在海绵城市建设内,有的则超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范畴。本着“为了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的宗旨,能解决的问题他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立刻将问题向领导反映,尽一切可能满足百姓需求。
今年年初,在处理曹妃甸新城群众关于供水水质投诉问题时,因供水公司无法提供免费入户取水检测,高博自掏腰包500元,邀请水质检测单位入户取水,并及时将水质检测结果反馈给反映人,打消了群众疑虑,化解了矛盾纠纷。
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巡场过程中,因为公车资源紧张,他经常开着自己的车拉着同事去各个项目巡场,发现问题并通知施工单位整改,一跑就是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回到家里常常是晚上八九点。
他参与实施了曹妃甸区创业大街拓宽改造、垦丰大街西延、森北街新建、森林公园改造提升等6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组织召开海绵城市专题调度会8次,协调区资规局、审批局、城市更新公司等部门,系统性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并组织了海绵城市进社区、海绵城市专题书法展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宣传海绵城市理念。他还参与曹妃甸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被称为“最小工程师”。
创新永无止境,“海绵”与时俱进。通过几年的海绵城市建设,曹妃甸区基本解决了“排水不畅、道路不平、路灯不亮”的问题,做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市民出行方便、居住舒心,全方位提升了生活环境,个个拍手称赞。而高博,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高博不仅仅负责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还负责防汛、安全生产工作,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累计发现问题隐患312个,全部限期整改完毕并复查合格,实现安全检查闭环处理。他还负责公用事业工作,主要监管曹妃甸区内两家排水公司、两家供水公司与一家污泥处置单位的生产运营情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条例,对监管企业开展检查,确保供水水质合格,排水水质达标,污泥处置工作无泄漏隐患。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从无人问津到小有名气,高博仅仅用了3年时间。他以智慧和汗水成就了一系列引以为傲的“标签”——曹妃甸海绵城市建设的急先锋、解决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问题的先行者、参与编制曹妃甸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最小工程师。
“我会将海绵城市建设一直好好干下去,给群众源源不断地送去幸福感。”高博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