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百信合作社:土地托管蹚出致富路

□ 本报记者 角志伟

初夏,位于滦州市杨家园村西的百亩高油酸花生产区绿意浓浓,一垄垄秧苗迎风摆动,长势喜人。距离生产区东侧的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场院内,几名村民正忙着农资储备、机械检修等准备工作,为新一年花生高产优产奠定基础。

滦州市是“中国花生之乡”,花生产业是滦州市传统的优势产业,常年播种面积23万亩左右,总产6.5万吨。目前,滦州市花生区域布局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以滦州市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中心的高油酸花生产区,合作社年收入达到1.2亿元,花生也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金豆豆”。

滦州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怎样把传统的花生产业做大做强、农业生产托管如何激发土地活力,托管效果如何……日前,记者深入一线寻找答案。

把村民组织起来

“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条块分割,农民粗放种植没效益,土地产出效益低,又造成大量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甚至没人种地。”初一见面,滦州市百信花生种植合作社社长郭秀云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合作社的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合作社在不改变农民对土地的支配权和使用权的基础上,把‘小田块’变成‘大垧田’,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难题,在土地不流转的情况下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

2010年,百信合作社成立,专门开展土地托管业务,把分户零散地块整合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由农民购买合作社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订单式”服务。

承包土地需要大量资金,资金从哪里来呢?2017年开始,郭秀云尝试了土地入股这一新路子:“我们跟农民签定土地入股合同,这个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比如,种花生每亩地给农民最低保障300元,种玉米每亩地保障是200元,这是最低保障,农户就有了定心丸,土地有了收益,我们再和农户分红。”

这种最低保障和分红模式,得到了农户的广泛认可。拿到今年土地分红的村民周跃贵就甜到了心里,“我们农户不仅可以收取土地租金,在花生种植、管理、收割等环节,还可以到郭秀云的合作社务工,我在这里干了好几年了,杂工每人每天有80元,机工每人每天有220元。在‘家门口’能有这样的收入相当不错了。”

村民伍稍安今年75岁了,老两口家里有6亩地,岁数大了种不动地了。“托管出去4亩地,剩下的地种点菜自己吃。”伍大爷开心地给记者解释说,“种花生一亩地保底300元,种玉米一亩地保底200元,一亩地按收成分红纯利润60%归自己,今年4亩地分红3000元出头,给合作社打零工一个月还能收入1100元至1500元不等,够花了。”

目前,百信合作社已形成了一个具有62个分社、入社社员1.8万户,村级土地托管服务站316个、托管土地面积20万亩、土地入股面积4.6万亩、农业服务队200余人的大型综合农业合作组织,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成为河北省土地托管面积最大的合作社。

让村民富起来

靠规模种植可以有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但要想“把地种好”,还要向科学种田要效益。“以前农户分散经营难以推广的新品种和新技术都有了很大改观。”郭秀云说,实行土地托管后,优质良种、配方施肥推广等农业科技得到落实,较好地解决了多年来科技兴农“上热中喊下盼落实”的问题。

科学种田还需要更新种植管理理念。从事农资销售多年的张玉冬深知,想收获绿色粮食,就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的严格管理,这样才能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此,百信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都采用高于国家标准的生物农药、高科技耕种植保,保障了每个生产环节的安全性。

38岁的吴海亮和妻子共同经营一个小油坊,过去家中10亩地种花生,收获的花生都用于榨油。此外,他还给乡民榨油赚取加工费,经营规模一直不大。“2017年农业部门推广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我就跟着试了试。普通花生榨的油10多元一公斤,而新品种榨的油20多元一公斤。我家逐步增大流转土地面积,今年有100亩地种新品种。”吴海亮说,2021年他家油坊营业额超过50万元,用8万元添置了辆新货车,更换了一套榨油设备,小榨油坊变身榨油厂。

2020年,郭秀云以滦州百信农业开发公司法人代表的名义,发起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格林斯利(北京)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13家单位参加的“河北省高油酸花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了万亩“高油酸花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精心筛选出冀花11、16、18等系列品种进行扩繁,制定高油酸花生保纯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花生亩均增产10%以上,比人工效率提高30倍以上,有效推动了花生产业向质量型、效益型、品牌型转变。

把产业做大做强

在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实验室,这几天对刚收上来的高油酸花生陆续进行检测。“经检测,高油酸花生的油酸含量在75%左右,相比普通花生高出近一倍,种植技术与普通花生基本一致,但每斤市场价格却高于普通花生5角钱左右。”郭秀云介绍,过去国内的高油酸花生产量少,只能依赖进口,国内外大型食品和油料企业对此需求量大。

“我们联合了30个村共同建立高油酸花生高质量发展基地,目前滦州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油酸花生生产基地之一,年产量近万吨。每吨新品种花生售价比原有品种高出1000元,合作社年收入达到1.2亿元。此外,滦州的高油酸花生品种还推广到河南、辽宁、新疆等地。”郭秀云说,通过科技种植实现了品种、农资、技术等环节现代化管理,滦州的高油酸花生产品受到一些国际大型企业青睐,产业发展打开了“新天地”。

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这些曾经困扰滦州花生产业发展的老问题,如今统统解决,乡民世代耕种的土地创造出了更多价值。“合作社将‘滦州花生(东路花生)’成功申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今合作社生产的花生供不应求,优先卖给山东鲁花、山东金胜粮油等大公司,价格肯定比市场价高。”郭秀云说,合作社还能把产业链延长,存储、加工、销售……“我们一直在尝试,除了将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出售外,还投资1500万元建成年产5万吨生物质燃料加工厂,使田间秸秆变废为宝,成为品质较高的磷钾肥。”

今年,依托郭秀云的合作社,滦州将建立国家实验室和专家创新驿站,进一步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生产标准落地。

截至目前,百信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培植新型花生产业,推广高油酸花生达20万亩,促进了滦州市花生产业迭代升级,正源源不断为推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输出强劲动力。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