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市政府办驻村工作队创新践行“五访三促三发展”工作法

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增效

本报讯 (记者杨星星 通讯员姚坤)自今年4月进驻曹妃甸区第三农场北常坨村以来,市政府办驻村工作队聚焦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大力实施“五访三促三发展”帮扶工作法,积极搭建帮扶桥梁,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夯实硬件设施基础,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扎实开展“五访问”,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

驻村工作队进驻后,按照“全村走访,逐户座谈,摸清底数,找出思路,用心帮扶”的思路,对北常坨村3个居住区域217户287个院落进行逐一走访,精准了解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经营、就业收入情况和意见建议。同时,聚焦残疾、贫困、贤能、种粮大户、老党员等5类群体对接所需所盼,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对驻村工作满意度。6次走访过程中,工作队为22户残疾家庭、4户脱贫家庭、3户低保家庭及时提供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并建立工作台账,制定系统性帮扶方案,确保做到“应救尽救、应帮尽帮、应扶尽扶”。定期拜访孝敬父母公婆和团结邻里“贤能”、水稻种植大户、党员代表,梳理汇总他们对村庄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23条,细化为帮扶措施和工作方案。

切实做好“三促进”,推动驻村工作落地落实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驻村工作队实施“三促进”,定方向、拓视野、谋计策、解瓶颈,因地制宜探索村级发展新途径,着力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样板。一是促党建引领定方向。明确党建引领“农户+合作社+企业”的产业振兴思路,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指导种粮大户成立“沣祥农业专业合作社”,将水稻插秧、管理、施肥、打药等种植全过程统一集中管理,后续成熟后将由合作社向农户集中收购,实现统一品牌对外销售,助力农户增收。二是促学习考察拓视野。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探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产业增值有效途径。先后邀请4位市级农技专家对北常坨村水稻种植、土地保养及病虫害防治等进行现场培训,邀请为贵米业、万科网络销售等农业产销企业负责人进行实地查勘和产业对接,组建乡村振兴调研团赴丰南区赵新庄村、遵化市罗秀村学习调研,深入对接乡村振兴建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创新做法,并在本村学习推广,提升治理成效。三是促金融助农解瓶颈。聚焦村民资金需求,与曹妃甸农商银行携手开展“金融助力曹妃甸包联帮扶村行动”,建立常态金农对接机制,让村民足不出户享受便捷、高效、贴心的金融服务,为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起到了推动作用。

深入推进“三发展”,探索乡村振兴特色路径

驻村工作队努力在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三个方面”做文章、下功夫,带动北常坨村实现全面振兴。一是打造特色品牌,夯实乡村产业发展根基。挖掘北常坨村稻谷种植产业优势,着力补齐品牌缺乏短板,积极引导该村利用网络、电商等平台与社区物业合作,在市中心区的99家社区投入稻谷鲜米机,实现从工厂到用户直达,扩大水稻本土品牌影响力,助力农民增收。目前,已在市区投入使用6台鲜米机,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网络营销体系。二是厚植绿色底蕴,改善乡村生态发展环境。明确“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绿美亮’型新农村”的目标,协调行业优势单位,积极争取资金,帮助村庄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目前,规划建设单位已经进驻村庄,正在开展整体设计工作,从顶层设计出发,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三是弘扬优质文化,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驻村工作队在“六一”“七一”期间,联合三农场小学、第三农场党委和社会公益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活跃了基层文化氛围。同时,积极挖掘先进典型、文明标兵,号召全村学习孝老敬亲模范、拾金不昧典型、爱岗敬业职工等榜样力量,营造“人人了解模范、人人宣传模范、人人学习模范”的浓厚氛围。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