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   
上一篇

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与日常康复

面瘫,全称叫“面神经瘫痪”,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面神经受损,支配的肌肉则出现瘫痪。面瘫一般发生在单侧,症状包括眼睛不能闭合、皱纹消失、嘴角歪斜、耳后肌肉疼痛等。中医认为,面瘫是在过度疲劳、紧张上火等情况下被“虚邪贼风”侵扰的结果。中医将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归纳为: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寒邪乘虚入中而致病,如雨淋、吹风扇、坐车被风吹、吹空调等。

如何治疗周围性面瘫?1.药物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减轻局部水肿和炎症等症状;营养神经药物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若患者出现带状疱疹或耳后疼痛,需要加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2.物理治疗。可以使用超短波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15min左右,1d/次。3.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主要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在急性期一般以体针(也就是扎在身上的针)为主,让面部少针或者是浅针,可以减少刺激量。到恢复期的时候,就可进行全方位的针灸治疗,包括头针、体针、面部微针,都可以进行治疗。后遗症期也叫做痉挛期,往往出现在1至3个月后,这个时期的针灸要以少刺和体针为主,而且要扎补益气血的穴位。

面瘫患者的日常康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保暖。避开风寒对面部的直接袭击,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过劳、酒后、浴后及出汗后要注意不要让风直吹头面部。2.加强锻炼。面瘫患者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长期坚持,增强体质,提高抵御风寒的能力。3.保持情绪愉快。患者要注意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4.注意饮食。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豆类及其制品、瘦肉等,饮食宜清淡,限烟酒。5.避免不良刺激。避免电视、电脑、紫外线等光源刺激,避免用眼过度,注意劳逸结合。

周围性面瘫预后一般良好,通常在发病的1至2周就开始恢复,2至3月内即可痊愈,大部分病例可完全恢复,且不留后遗症。如果患者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即表示预后不佳,可能会遗留面部痉挛或面部抽搐症状。

(唐山市中医医院 康复二科 王晓然)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