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练就“慧眼”,严防电诈

□ 江平

截至今年5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4.3万起。电信诈骗的“套路”不断更新,手段之高明令人咋舌。电信诈骗的本质是利用人性的弱点,进行诱导和麻痹,一步步达到其卑劣目的,所以一定要增强警觉性,练就一双“慧眼”,透过现象看到骗子真实意图,识破骗局。

电诈手段层出不穷,有的骗子冒充公检法、社保、医保工作人员,使用网络电话虚拟上述单位电话号码,以“恶意透支,社保、医保账户异常或涉嫌洗钱、贩毒”等为名,要求受害人将个人资产转到所谓“安全账户”进行诈骗,或让受害人登录虚假的公、检、法网站查看通缉令,后再实施诈骗;有的冒充领导、同事、朋友或公司老板,发短信息给当事人,谎称更换手机号码,后再以该手机号码发短信诱骗被害人汇款,或要求事主向指定账户转入资金,冒充老板向公司出纳发出汇钱指令,骗取公司钱财;有的骗子还利用网购退款、钓鱼网站、红包返利、微信语音、贷款低利息、网络兼职刷信誉、投资理财等各种手段诈骗。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升级翻新,编造的很多诈骗理由也是紧跟热点,一旦遭遇了类似诈骗手段,只要诱使您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记住“不转账”就是硬道理。自己没操作过的短信不要慌,要及时沟通确认;面对高佣金类的诱导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以为自己是天选之人,只需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只要不贪小便宜,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对于这些“横财”和“好处”,最好的防范就是不闻不问,打入冷宫。

电诈分子行骗无非先博取信任,然后直指财物。虽然行骗手段多种多样,但只要我们时刻具有反诈骗意识,克服侥幸心理、贪便宜心态,保持应有的清醒,就能将骗局扼杀在摇篮里。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