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加快奋进万亿城市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的必然选择,也是唐山在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中担重任、挑大梁的迫切需要,更是770万唐山人民的共同期盼。今年以来,市政协与市政府反复沟通协商,把“勠力同心,加快唐山奋进万亿城市步伐”作为市政府市政协联席会议协商的议题,并列入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联合印发的《2024年度协商议政工作计划》。7月29日,市政府市政协联席会议专题议政协商暨市政协十三届十八次常委会会议召开。会上,8名同志作了大会发言,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建议。同时,会议还印发了9篇书面发言。参会市政协常委与18个县(市、区)及开发区(管理区),15个市直有关单位,市属10个大企业集团主要负责同志,聚焦主题进行了深入互动,凝聚起奋进万亿城市的广泛共识。会议协商成果报告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现将大会协商成果报告及会上8名同志发言摘要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一、在县域经济上保证“万亿城市”总量
(一)第一梯队龙头引领。力争占全市GDP比重突破50%。迁安市推动氢能产业增量放大、钢铁产业存量焕新、新兴产业变量突破,着力构建“1+1+N”产业格局。曹妃甸区以“大基地”建设“大港口”,以“大通道”拓展“大腹地”,以“大平台”做强“大贸易”,以“大招商”集聚“大项目”。丰南区做大做强陶瓷、新型建材、绿色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集群,全面挖潜量、扩增量、保质量。丰润区加快推进耀宁新能源动力电池、正丰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等重点项目,抓好城市更新项目建设。
(二)第二梯队勇挑重担。确保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5%以上。路北区统筹抓好唐山新城开发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不断丰富“战新”产业新支柱,进一步放大西部经开区引领效应。遵化市做大做强食品和矿山机械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进程。滦州市依托中首特钢、东海钢铁等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精品钢铁、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乐亭县支持河钢乐钢、浦项钢铁等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精品钢铁、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园区建设。
(三)第三梯队奋勇争先。力争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3%。海港开发区加快建设敬业特种板材、高端装备部件和废钢基地等精品钢铁项目,加快开滦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建设。迁西县重点推动光伏玻璃组件、超薄钢化镀膜光伏玻璃、1000兆瓦抽水蓄能等重点项目建设。玉田县做大做强印机、管材制造和食品产业集群,全面加快海泰新能项目建设,积极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路南区围绕航空航天、现代应急、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加速推进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强力推动落地项目加快建设。滦南县加快推进北京同仁堂中成药及辅料生产基地建设,推动马城铁矿采选工程项目达产达效。高新区以高端装备等新产业为重点,加快机器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积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
(四)第四梯队突破发展。古冶区大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钢铁、新制造、新建材、新服务等重点项目进程。开平区以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做好唐山花海的开发建设,打造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典范。芦台开发区聚焦自行车零部件、现代家居、智能采暖设备、装配式建筑和高端装备制造,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汉沽管理区确保智能矿山装备总装生产基地、智能智造和智慧物流港等项目如期完工。
二、在产业项目上扩大“万亿城市”增量
(一)发挥港口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强力加快煤炭、矿石、原油、天然气四大储备基地建设。鼓励首钢京唐、河钢乐钢、纵横钢铁等钢铁企业创新发展,推进大金风电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等项目进程。培育壮大一批百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年底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以上。持续完善集疏运体系,常态化运行中欧班列,探索“关关协作”模式,优化航线布局,港口吞吐量保持在8亿吨以上。曹妃甸区和海港开发区依托两个港区,大力发展大宗商品贸易,港口贸易额力争突破6000亿元。
(二)发挥区位优势融入协同发展。落实落细国家发改委《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争取一批国家级示范试点落户我市。深化协同创新,吸引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入驻,拓展“京津研发、唐山转化”模式,确保200个超亿元京津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加强与东北亚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经贸交往,促进“三外”融合发展。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交流合作,合作建设产业园区。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加快建设雄唐产业园。
(三)发挥资源优势集聚发展动能。大力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质扩模带行业”行动,积极培育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争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加快打造京津冀康养运动休闲旅游基地。大力发展以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为主的绿色新能源产业。以河北省钢铁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铁基新材料。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积极探索、引进先进的商业模式,组织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
(四)发挥产业优势狠抓集群发展。抢抓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企“1+1+N”行动,加快主导产业强链升级,培育做强万亿级精品钢铁产业和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和绿色建材产业。以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快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四链”融合发展,加快新兴产业延链提效。津西钢铁、九江钢铁、首钢股份(唐山地区)和开滦集团等4个现有千亿企业集群做大做强,唐山钢铁(含浦项钢铁)、港陆钢铁、纵横钢铁、燕山钢铁等4家企业力争进入千亿企业集群,鑫达钢铁、东华钢铁、三友化工、文丰实业等4家企业2025年力争进入千亿企业集群。年内八大产业集群优化扩容,产业集群总数达到29个;营收超50亿元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6个,“领跑者”企业累计达到60家以上。
三、在改革创新上激活“万亿城市”变量
(一)资金保障上带动。政府层面设立“4+4+N”产业基金,鼓励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和产业的资金支持,搭建更多共享工厂、共享实验室等合作平台。深化金融领域“大帮扶、大包联、大服务”行动,促进各家银行存贷比合理运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瞄准“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粮食能源、人口”等重点领域,积极谋划包装项目,加大专班专人跑办对接力度,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
(二)人才培育上促动。深入实施“凤凰英才5.0”政策,构建“招才引智、育才培智、聚才汇智”多样化人才格局。学习借鉴南通张骞先生发展经验,加强具有家国情怀、战略眼光、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企业家培养。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作用,加强人才培训,创新奖励形式,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打造“产业+人才家园”“服务+生活家园”,帮助解决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问题,确保各类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三)营商环境上拉动。按照“四全招商”要求,系统化建强招商机制,精细化明晰产业链招商路径,高效化推进全球招商,年内新增亿元以上项目600个。各省级以上开发区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打造1—2个主导产业,引进建设重大产业链项目,把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真正打造成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持续提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城市“总客服”功能,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全市域、全事项、多场景”的“无证明办事”服务体系,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市场主体体验感。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倾力打造诚信法治政府,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四)考核机制上推动。将长期任务目标作为年度考核任务指标基数设定,确保考核指导作用的持续性。将年度目标(包括GDP)细化分解,确定每个县(市、区)任务目标定量,采取定期考核通报机制,按照“企业主体、属地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的统计原则,应统尽统、能统则统、颗粒归仓。将奋进万亿目标完成成果,真正作为考核评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声音
郎文昌(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成功进入万亿城市,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标志,更是唐山未来发展的必然态势。市发展改革委作为全市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将牢记职责使命,进一步落实落细国家发改委《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在狠抓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万亿城市提供增量支撑,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狠抓绿色低碳转型、统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狠抓对企服务帮扶、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扎实推进唐山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全力以赴为唐山早日迈入万亿城市行列、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刘子阳(市政协常委,市商务局局长):在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加速奋进万亿城市的新进程中,商务系统将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持续补短板、锻长板,全力扬优势、拼胜势,以一往无前的气势攻坚突破,为全市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贡献商务力量。一是聚焦“消费升级”攻坚突破,以消费活动、直播电商、商贸基础、消费场景等为抓手,推出一批彰显唐山特色、让群众乐享生活的消费供给内容,激发奋进万亿之城新活力。二是聚焦“四全招商”攻坚突破,依托全球招商中心、国际“朋友圈”资源,主动出击、广泛对接,着力引进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唐山,积蓄奋进万亿之城新动能。三是聚焦“开放发展”攻坚突破,着力推动对外贸易稳规模优结构、双向投资提质量扩体量,开辟奋进万亿之城新路径。四是聚焦“承载平台”攻坚突破,全面释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贸片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RCEP实施示范区”政策优势,筑牢奋进万亿之城新支撑。
霍强(丰南区人民政府区长):在全省率先进入万亿城市,是新时代赋予唐山的光荣使命。丰南区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强化责任担当,聚焦唐山加速迈进万亿城市目标任务,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是全面挖潜量、扩增量、保质量,推动经济指标增比进位。二是坚持包联帮扶不失位、落实政策不打折、要素保障不落项,促进经济平稳良性运行。三是坚持以拼抢姿态抓招商,以密集调度促建设,实现项目建设量质齐升。四是着力培育“丰投无忧”营商环境品牌,以服务优势赢得高质量发展胜势,持续巩固千亿GDP成果,为唐山奋进万亿城市,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担重任、挑大梁。
任桓(路北区人民政府区长):作为全市加快奋进万亿城市第二梯队的排头兵,路北区经济发展呈现出“五个新”:经济体量迈上了新台阶、项目建设展现了新速度、开放招商取得了新成果、产业发展跨向了新赛道、科技创新注入了新活力。全区服务业层级显著提升、制造业创新元素增加,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全市前列,上半年经济发展顺利实现“双过半”。下一步,路北区将着力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抓好经济运行,稳住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营造高质量发展的“好氛围”;三是着力招大商引强企,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撑”;四是着力发挥委员力量,增添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坚定信心为全市奋进万亿城市作出更大路北贡献。
刘景健(海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2023年海港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22年的257亿元跃升至350亿元,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下一步,海港区将继续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加快推动港产城岛全面融合发展,在唐山迈入万亿城市中展现海港担当。一是持续加快港口建设,不断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聚合支撑力和辐射带动力,使京唐港逐步实现集疏大港向贸易大港转变。二是持续放大产业优势,围绕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绿色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推动绿色能源、海洋经济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城市更新再提速、民生投入再加码、企业服务再升级,进一步擦亮“投资海港、游在海岛、服务专享、资源共享、成就梦想”的营商环境品牌。
张婷婷(开平区人民政府区长):开平区将紧紧围绕全市大局,以团结奋斗聚合力,坚持党的领导,扛牢发展责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凝聚共识、汇聚智慧,形成全社会共谋发展的强大力量;以招商引资增动力,加快吸纳项目、资金、人才、技术以及央企子公司等发展要素,并通过真心营商兴商,让“家里”资源活起来,引外部资源流进来;以项目建设强实力,实施全过程管理,推动重点项目跑出“加速度”,加快强链延链补链,推动重点产业迈向现代化,让项目加快变成企业、壮大产业,成为经济实力的硬支撑;以改革创新添活力,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度释放改革活力,全面激发创新活力,以开平发展决战决胜助力唐山加快奋进万亿城市步伐。
马德春(市政协委员,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石油化工是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建议举全市之力乃至全省之力推进曹妃甸“炼化一体化”项目落地,构建“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融合发展,带动唐山从基础化工和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等化工高端领域转变;强化对本市化工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引领,以龙头企业带动化工产业发展。同时,实行产业链精准招商,吸引国内外大型化工跨国公司落户唐山,逐步构建千亿炼化企业为龙头、百亿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杨晓江(市政协常委,河钢唐钢总工办主任):建议建立唐山钢铁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一是从平台经济和供应链角度,形成具有超大规模集团化优势的高效集中的采购方案,增加企业对大宗原燃料的议价权,降低采购成本。二是整合域内科技创新资源,建立高标准的国家级实验室和技术咨询室,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依托唐山市钢铁产业的规模优势和产业链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以建设产业园区、上下游资本合作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下游制造业企业在唐山布局落地。四是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推动企业间的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提升唐山钢铁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