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迁西多措并举织密防汛备汛“安全网”

本报讯 (记者李雪松 通讯员董峻鑫、马鉴良、孙敬聪)今年以来,迁西县立足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多措并举织密防汛备汛“安全网”。

树立底线思维、风险意识。迁西作为纯山区县,有滦河、长河等10条主要河流、84座大中小型水库、148处地质灾害点、31个山洪灾害村、73座尾矿库,山多、河多、水库多、地质灾害点多,防汛救灾工作压力大、任务重。该县强化安排部署和统筹推进,充分结合近期气候变化规律以及往年汛期汛情特点,全面梳理防汛重点区域、应急处理程序、信息发布等内容,全力应战“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将抢险救援和转移避险工作任务落实到防汛准备、隐患整治、抗洪抢险、转移安置等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部门,做到防汛救灾“全域联防、多级联动”。

抓牢工作重点关键。聚焦水库、尾矿库、地质灾害点等重点区域,加强防汛工程建设。对全县67座中小型水库库容库貌、坝坡杂草、设施设备进行全方位集中整治,加快推进投资3070万元洒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和投资1400万元的小滦河山洪沟治理工程建设。投入治理资金478.7万元,对3处水毁工程实施修复和治理,对9座水库放水渠进行修复,对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依托县消防救援大队、森林消防大队组建2支120人专业防汛抢险救援队伍,打造抗洪抢险主力军。督导各乡镇、街道组建19支3025人的群众性防汛救援队伍。建立防汛避难场所,制定印发全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各乡镇同步抓好选址布局、建筑改造、物资配备等工作,持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提高应对能力。摸清风险底数,聚焦大中小型水库、主要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和点位,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明确整治主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做到发现一处、整治一处、销号一处。加强监测预警,建立汛情、预警、旱情会商研判机制,加强应急、水利、气象、资规、住建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密切监视变化,充分研判形势,确保第一时间提出应急响应建议,形成科学处置意见。备足防汛物资,通过自储、协议商储、社会代储等多种方式,在防汛重点部位附近备足防汛物资。目前,储备编织袋4万条、铅丝5.7吨、桩木20立方米、卫星电话176部等装备物资30种。加强应急演练,编制完成乡级防汛避险人员转移预案18个,村级预案429个,组织开展防汛转移避险演练429场次,提升党员干部和群众主动防灾避险能力。

筑牢全民防线。该县建立五级“包保”责任体制,调整各级各类责任人835人,深入地质灾害点、水库大坝、洪涝灾害村、应急转移点等防汛一线调研检查10余次;坚持全天在岗值守,聚焦“七下八上”关键时期,实行实战化值班,对重点区域点位和重点河道两侧村庄,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一线驻村值守,确保发生险情第一时间报告处置到位。广泛发动群众,通过微信群、发放明白纸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汛期安全宣传。强化督导问责,严肃防汛纪律,对责任不实、措施不力、工作失位的,严格追责问责,对在防汛救灾工作中领导不力、玩忽职守的人员,依法依纪严肃查处,绝不姑息,确保防汛救灾责任落到实处。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