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曹妃甸一农场

志愿服务浇灌文明之花

本报讯 (李百壮)曹妃甸区一农场党委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志愿者搭建社会治理舞台,努力引导人人践行文明新风,从而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娱生活,又规范引导群众的价值观念和公序良俗。

“咱村东的路面上芦苇秸秆不知是谁丢的,影响了村容村貌和环境整洁。”近日,村民向景园村党支部反映。景园村党支部得知情况后,及时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前去清扫秸秆,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员冒着酷暑将道路上的芦苇秸秆清扫干净。

今年以来,曹妃甸区一农场党委立足实际,将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作为丰富组织生活、为民办事服务、推动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的有效抓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积极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4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通过上门入户、为民服务、座谈讲座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法规,普及农业技术,做好文明监督劝导和志愿帮扶,有效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该农场将文化惠民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三下乡”活动,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送戏进村、五彩假日”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各村队广泛搭建节日演出、乡村“村晚”等系列文化舞台,组织民间曲艺人等在群众中开展汇演,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传播时代新风,倡导正确价值观念和文明和谐理念。

该农场持续深入挖掘和利用农垦资源,建起了在唐山地区唯一一座反映滨海农垦悠久历史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农垦记忆馆”,同时,整合利用各村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资源,创新形成了“农村党建+绿色产业+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开展了红色文化教育、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清廉农村建设等一系列专题情景式教育活动。暑期来临,“农垦记忆馆”里,前来参观学习老一辈农垦人艰苦创业的人络绎不绝。

目前,该农场组织志愿者开展“营造青年林”“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移风易俗宣传”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