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天玥 建琦)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老人们提供安全守护,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平衡;家门口的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舒适便利的就餐、休闲、娱乐、康健等多元化、普惠性服务;社区里有了普惠幼儿园和成长驿站,孩子托育不再愁……近年来,路北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破解难题,打造亮点,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以一系列务实之举惠民生、暖民心,推动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智慧平台 打通养老服务的信息屏障
因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山西北里独居老人闫奶奶无法进行房间打扫整理。日前,老人通过呼叫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工作人员说出了自己的需求。收到老人的服务需求电话后,社区服务中心立刻接单,平台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了片区内服务人员常琳琳,通过智慧养老系统导入服务长者名单、服务人员名单为其派发服务工单。常琳琳接到服务工单后与闫奶奶沟通了具体的上门服务时间和需求,当天就为闫奶奶完成了上门服务。“在家电话‘下单’,就能享受上门服务,这个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真是帮我解决了生活中的大难题。”闫奶奶说。
近年来,路北区结合本地实际和先进地区成熟经验,以数字赋能,积极探索适应整体智管要求的现代化养老资源调配最优解,在全市率先打造路北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全区老年人数据智慧化管理,打造“一屏观路北、一网管全域、一人通全岗”的智能化、智慧化监管模式。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协调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之间的平衡,打通老年人和养老服务机构的信息屏障,形成机构-社区居家-老年人需求为一体的链式养老服务模式,统一接入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真正实现区、镇街、社区三级养老网络的有效覆盖。
多元发展 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
中午,走进橡树湾幸福家园养老服务中心食堂,不少居民正排队选择菜品,队伍中有老年人、有小朋友,也有不少年轻人。“每天工作忙,下班到家不想做饭,我们一家三口时常来社区食堂吃。这里环境好,菜品丰富,关键是干净、卫生,小孩子吃着也放心。”带着女儿来用餐的李女士对服务中心的用餐环境和餐品搭配非常满意。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日常保健、康复需求,橡树湾服务中心设立了中医诊疗区、康复理疗区、心理咨询室、健康义诊区,给居民们带来了切实的便利;该中心还设置了多功能厅、台球厅、日光休闲区、棋牌区、阅览区、书画区,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多元综合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据了解,近年来,路北区先后投入财政资金1亿多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7千多万元,创新采取“四步工作法”原则,腾退空间2.1万平方米,2023年建成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个;2024年继续启动果园镇、韩城镇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到年底预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总量达到15个,实现养老服务设施与养老服务“双覆盖”。
慧普均衡 搭建“家门口”社区托育
作为托育服务“进楼宇”示范项目,唐山金融中心托育园由政府免费提供场地,将托育费降至公办标准。对于整体从业人员近8000人且以年轻人居多的唐山金融中心项目来说,可满足适龄儿童托育需求,解决年轻职工带娃难题,降低职工育儿负担。市民王女士和丈夫是双职工,带娃问题一度成了小家庭“甜蜜的负担”。半年前,王女士选择将3岁的儿子寄托于此。“一开始,我们也担心孩子不适应托育生活,没想到孩子在幼儿园成长得很好,几个月的时间进步非常大。幼儿园的课程、教师也都很稳定,既培养了孩子的集体性、融入性,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又解决了家庭看护的后顾之忧。”王女士说孩子有了着落,她终于能放下心来。
在文化路街道文化楼小区内,有一处精心打造的“婴幼儿成长驿站”。这里配置有绘本图书、乐高玩具等适龄物品,为4周岁以下孩子打造玩耍空间,建成了以“乐高世界”“绘本园地”为主题的托育中心。“孩子放假在家喜欢玩手机,我总担心伤眼睛。带他来这儿跟同龄的小伙伴儿一起玩儿,即能交到朋友,又能离开手机,孩子也开心,一举多得。”正带着孩子拼乐高玩具的张女士说。
近年来,该区将艺境托育园纳入全省普惠托育服务扩容民生工程,建设普惠托位30个;推进辖区18家公办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进行改造提升,建设改造面积共4400平方米,普惠性托位550个;开展特色托育机构创建工程,重点打造第十一幼儿园“陶瓷文化传承”、大拇指幼儿园唐城101分园“滋养艺术之花”等托育特色品牌,提供更优质的普惠托育服务;推进社区“小微”托育服务试点建设,以社区为依托,每个街道均联建1家托育机构建设“小微”托育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种照护模式,以专业托育服务带动成长驿站协同发展,搭建“家门口”社区托育。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路北区将坚持“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全心全意解决群众关心期盼,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民生关注,以改革促发展,全力推动区域民生事业的繁荣,全面建设繁荣舒适美丽的现代化中心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