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 通讯员郑玉彪、张杰)“往年一到这个时候就发愁,闷棚一个多月,辣椒秧都干透了,扔没处扔,烧了又污染环境。今年好了,镇政府联系专业团队定点集中粉碎处理,真是给菜农解决了大难题。”初秋时节,蔬菜之乡滦南县姚王庄镇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看着被铲车运走的农业废弃物,正在棚内拔上茬干辣椒秧的胡许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胡立敏感慨万千。
姚王庄镇是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10亿元镇,也是设施蔬菜生产核心区域,全镇近3万亩耕地,95%以上种植蔬菜,形成了“南棚菜、北裸菜”种植格局。多年来,勤劳智慧的菜乡人,依托蔬菜增收致富,种出了“门道儿”,种鼓了“腰包儿”,年人均纯收入达3.6万元。然而,蔬菜种植在给村庄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然会产生如大棚草帘、下架的辣椒秧等大量农业生产废物,长期以来,菜农只是将这些废物随意丢弃在村庄周边或点燃处理,给村庄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带来极大隐患。
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村民的农业生产废物处理问题,今年以来,该镇党委政府引进技术团队,对草帘、辣椒秧等定点集中粉碎处理,并作为生物质燃料运往电厂,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效破解了困扰设施农业发展多年的生态、环境、安全等隐患和瓶颈。
据悉,今年以来,该镇已累计处理大棚草帘5万多片、下架辣椒秧1500多吨,较往年环境卫生与露天焚烧工作压力减少90%以上,节约资金3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