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的枢纽,也是医疗系统的末梢循环,是守护基层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是我国农村地区重要的医疗机构,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健康福祉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
为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在现有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框架下,要大力实施乡镇卫生院全面提档升级,合理配置乡镇医疗资源,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分级分类解决不同问题,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对“家门口”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
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质量。乡镇卫生院要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降低医疗事故和差错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合作,完善双向转诊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适宜的诊疗服务。提升诊疗水平,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
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对老旧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医院整体环境和患者就医体验。完善医疗设备,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先进医疗设备,特别是基层急需的诊断、治疗设备,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推进电子病历系统、远程会诊系统等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深化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创新。鼓励科研创新,建立科研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医院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提升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广适宜技术,筛选并推广适合乡镇卫生院开展的适宜技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优化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布局医疗资源,根据区域人口分布和医疗需求,合理调整乡镇卫生院的布局和规模,避免资源浪费。推动资源共享,加强与周边医疗机构的合作,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基层网底建设,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支持力度,提升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构建更加紧密的医共体。
乡镇卫生院拓展健康管理服务。推广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实施健康管理,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开展慢性病管理和健康风险评估。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心理咨询和干预服务,关注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
乡镇卫生院推进公共卫生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实施免疫规划,加强疫苗接种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和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强化环境卫生治理,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乡镇卫生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医疗人才。加强继续教育,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实施定向培养,与高等院校合作,实施定向培养计划,为乡镇卫生院培养更多的本土化医疗人才。
增强乡镇卫生院应急救治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和处置流程。加强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治水平。储备应急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和使用所需的物资和设备。
(作者单位:迁西县白庙子乡卫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