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第2版:视点·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深圳: 发布低空经济 发展“路线图”

□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印朋

打造低空智能融合技术设施系统、规划建设低空专用三维风洞、启动实施全市低空起降设施规划……近日,在产学研及市场应用上具备先发优势的深圳发布多条低空经济发展“路线图”,从基础设施、运行体系、产业生态、应用场景等多维度打造“天空之城”。

今年上半年,深圳低空载货无人机飞行量、新增货运航线、载人飞行量、运送人数规模居全国前列。其中,低空货运无人机飞行架次约25.5万,同比增长38%;截至2024年6月,深圳已建成低空起降点249个、开通无人机航线207条;多区建成占地超过50万平方米的无人机测试场,具备测试、校验飞行等功能,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

一次次低空飞行试点和应用场景突破,背后是一系列法规政策的“护航”。

深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深圳市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4-2025年)》《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构建了更完善的政策体系,覆盖低空产业全链条和全业态。

显著的增量背后,不能忽视的是“低空数字基座”缺失可能给未来低空产业发展带来的掣肘。深圳正在建设高质量的低空运行管理服务体系,由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研发的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先锋版已发布,该系统被视为深圳的“低空大脑”,可汇集深圳全市空域的全因素数据,具备支持深圳所有同时在空合作飞行器的基础管理和服务能力,是一个将市域级低空空域数字化的低空管理和服务操作系统。

此外,深圳低空飞行服务站也雏形初现,由深圳低空产业公司运营的深圳低空运行管理中心日前启用,将成为全市低空飞行活动的申报窗口、指挥中枢、信息平台和情报中心,推动深圳低空飞行“一网统管”。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透露,深圳计划构建高效协同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在空域等方面形成突破、打开局面。力争到2025年,全市开放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突破75%,低空商业航线总数突破1000条。

依托近期成立的深圳低空经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深圳启动首批18项低空经济领域深圳标准编制,争取年内发布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1.0版本,在规则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先行先试。此外,深圳还将继续拓展物流、载人运输、应急救援等低空应用场景,力争2025年低空载货飞行达到150万架次,低空载人飞行超过3万架次。

到2025年底,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点,这是最新出台的《深圳市低空起降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提出的目标。

根据建设方案,深圳将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低空起降服务体系,打造由直升机/eVTOL载客运输、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公共治理服务等组成的低空起降网络,为“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低空飞行活动和“低空+”新兴业态培育提供支撑。

广域覆盖和可靠的低空通信网络对低空经济的规模化运行起到决定性作用。深圳将着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通感一体化建设,加快部署低空通感5G-A试验基站,实现低空通信等全覆盖。

据悉,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已形成融合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在此基础上,深圳将加快打造“四大中心”——低空经济总部研发中心、高端智造中心、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和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提升低空经济科技硬核力、产业竞争力。(据新华社电)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