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协商在“唐” 上一版   

奏响唐山“工业摇篮、碧海蓝天”新乐章

——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协商助推唐山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编者按

9月19日,市政协召开十三届十九次常委会会议,围绕“推动唐山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开展协商议政。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唐山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总体情况的介绍和市政协关于“推动唐山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调研报告起草情况的介绍;市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为题作了专题辅导;4名同志在大会上发言,并印发了8篇书面发言材料。会后呈报的协商报告得到多位市领导肯定性批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武卫东要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班子成员、市直各部门、中央省驻唐单位、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阅研,认真吸纳;市委副书记、市长田国良要求:各位政府领导阅研;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陈宇要求:相关单位认真研究、借鉴。现将协商报告及12篇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协商成果报告

一、在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国土空间上持续发力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坚持“路绿一体”“水绿相融”,织密生态绿网,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完善农业空间布局,培育北部燕山特色农产品区,打造中部平原高产农业区,发展南部沿海水产品养殖区,高标准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提升燕山和唐山湾海岸带生态功能,实施滦河、陡河以及湿地、岸线、河口海湾等保护修复,推进矿山综合治理,分类实施采煤塌陷区整治,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地,严格河湖水域空间管控。优化海洋开发保护格局,推进唐山港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加强陆海统筹,建设美丽海岸线。

(二)打造区域绿色发展格局。以实施公园绿化、廊道绿化、城市绿化、乡村绿化为重点,对城市边角地、主次干道等进行提升和美化彩化,形成布局合理、绿植多样、绿量充沛、景观优美的城市空间景观绿化格局。统筹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加快15分钟以内便民生活圈建设。依托环城水系、津唐运河、南湖等开敞空间,构建蓝绿空间网络。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推动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深化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园区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循环链接、资源循环利用、节能降碳升级。

二、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能源体系上持续发力

(一)构筑新能源建设高地。发挥北部山地和南部滩涂资源优势,有序发展集中式地面电站,打造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优化海上风电开发布局,加速推进装机总量130万千瓦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多元制氢体系,加快构建“绿氢—绿色甲醇—绿氢”绿色低碳产业链;加快推进宁德时代、奇点新能源等储能装备制造企业落地,积极在车用动力电池组装、储能系统集成等领域开展投资建设合作。支持落户央企参与四大战略储备基地、碳达峰试点城市等领域项目建设。

(二)优化绿色交通运输结构。完善绿色综合交通体系,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发展智能交通和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提高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等清洁运输比例。加快推进绿色出行体系建设,做好轨道网、公交网、慢行网“三网融合”。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等交通车辆新能源化率,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应急车辆除外)100%采用新能源车型。聚焦“两区两线(重点港区、场区,固定线路运输、短途线路运输)”特定应用场景,高标准完成全省重点城市重型柴油货车新能源替代试点工作。

(三)提升新能源系统韧性和安全。依托全市“一朵云、一张网、一本账、一组库”,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平台。健全以企业储备为主体、政府储备为补充、产品储备与产能储备有机结合的煤炭储备体系。加快构建地方政府、供气企业、管输企业、城镇燃气企业各负其责的多层次天然气储气调峰体系。深入实施“绿电+”系列行动,积极融入京津冀油气“一张网”建设。

三、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生产方式上持续发力

(一)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推进能源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围绕能源方式颠覆性革命、节能技术创新升级、能源供需综合系统智慧化发展和负碳技术发展四个方面,撬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链、新材料、元器件等环节发展,形成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的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以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相结合,与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相衔接,持续深入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4+4+N”现代化产业链条。

(二)争创钢铁产业绿色低(零)碳发展先行区。聚焦钢铁核心业务,推进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适度聚集,提高集约化、循环化、现代化水平。推进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打造国家级钢铁清洁生产示范基地。2025年,在钢铁产业低碳转型、能源与资源利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初步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2030年,在钢铁等传统产业梯次达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方面形成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

(三)创建绿色低(零)碳发展示范园区。聚焦“生产、生活、生态”三大主题,锚定“千亿投资、千亿销售、千万千瓦装机容量”目标,鼓励各县(市、区)围绕工业节能降碳、绿色动力供应、碳汇才能提高、能碳协同办理、使用场景布局等要点领域,创建绿色低(零)碳工业示范园区。支持曹妃甸自贸区开展钢铁全产业链开放发展和保税再制造业务,建成国内规模领先的废旧钢铁回收加工利用基地。

四、在加快推行绿色低碳发展生活方式上持续发力

(一)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在建筑施工、运营、使用阶段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分阶段、分批次逐步实现老旧建筑的节能节水绿色改造。建立区域协同、具有连续性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监管政策、激励政策,引导多部门和社会资本进入绿色建筑领域。

(二)培育绿色能源消费新模式。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拓展绿色产品采购范围和规模。引导企业执行绿色采购指南,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发放消费券、绿色积分等途径,鼓励企业采取“以旧换新”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鼓励用户扩大绿色能源消费,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

(三)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工作。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并融入社会规范,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积极创建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全面普及节能理念和节能知识。

五、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综合防治上持续发力

(一)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强化目标、多污染物控制、部门、区域、政策协同。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推进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二)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建立健全低碳能源技术研发集成、应用推广、合作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我市区域内与区域间低碳技术共享机制,通过吸引外资、技术转移与共享等方式,加强与国内外具有CCUS装备制造经验的企业合作。

六、在加快制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上持续发力

(一)聚合力逐绿而行。坚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参与,认真贯彻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大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全社会力量。各责任单位对照分工负责的重点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围绕“双碳”目标,引进培育一批绿色低碳领域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建体系向绿而生。按照《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建立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落实相关税收优惠,完善绿色税制,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财税政策体系;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积极发展绿色股权融资、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将绿色低碳转型工作相关指标纳入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加强指标约束,以督导促落实。

大会发言

●吴 帆 (市政协委员,市科学技术局局长):一是实施绿色低碳领域应用技术攻关工程。面向“4+4+N”现代化产业链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关键应用技术需求,加快能源安全高效利用,推动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产业低碳工艺流程变革和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为推动我市绿色发展提供应用技术支撑。二是实施绿色低碳领域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培育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创新联合体,提升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实施绿色低碳领域成果转化应用工程。重点支持企业在绿色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向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示范,建设低碳技术创新综合区域示范,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和应用场景建设,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

●贾敬苹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唐山市委专职副主委):一是夯实“绿”基,以规划为引领,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在顶层设计上,做好绿色交通战略规划;在政策制定上,发挥好政策引领作用;在应用场景上,开展产业化应用示范。二是开辟“绿”道,以联运为重点,优化绿色交通运输结构。推进“慢行+公共交通+城际交通”融合发展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建设、现代综合客货运枢纽体系建设、各种运输方式各环节高效衔接。三是驱动“绿”能,以创新为路径,强化绿色交通科技支撑。聚焦绿色交通运输设备,提升产业链;聚焦绿色交通运输资源,做强产业群;聚焦绿色交通运输服务,织密信息网。四是倡导“绿”行,以需求为导向,牢固树立绿色交通理念。倡导全民参与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立绿色账户,开展绿色出行积分激励,持续拓展低碳生活消费场景,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绿色交通发展的合力。

●杨 富 (市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一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钢焦融合、钢化联产,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和全废钢电炉炼钢以及富氢冶炼降碳技术,有序引导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将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增加的电费收入等纳入创A专项资金池,制定奖补办法,每年用于奖励A级企业环保运行补贴。三是进一步优化绿色信贷。支持金融机构将企业环保绩效评级情况纳入信贷审核体系,实行差异化激励,对A级企业推出专属信贷产品,一事一议给予绿色信贷业务支持。四是拓宽A级企业产品应用场景。建立A级企业优质产品清单和服务清单制度,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标、采购清单内A级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推动行业实现绿色良性竞争。五是进一步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延链补链、节能降耗,将环保治理与技改升级全面融合,以全面创A带动生态环保全面提升,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绩效、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多赢。

●王立新 (迁西县政协副主席):一是根据区域特色优势不同,明确各地绿色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及空间布局,实行分类发展、分类考核。二是对创建成功的县(市、区)给予重奖,并在拨付专项资金时重点倾斜。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推广应用评比活动。三是引入EOD模式开展项目试点,对矿山修复、河湖治理、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实行专项部署、专项考评、专项奖补。四是对生产生活垃圾、种养殖废弃物等实行科学处理、合理利用。制定稀有金属以及电池、药品等物品的强制性循环利用办法。五是探索创设全市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平台,试行碳交易的现实应用。六是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低碳消费,让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

●李爱军 (市政协常委,市妇联副主席):一是强化舆论宣传发动。进一步调动各级各类媒体的积极性,持续刊播家庭绿色生活和消费小窍门,多方联动举办“绿色生活模式”大家谈等活动,使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真正深入到每个家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培育打造示范标杆。以最美绿色家庭为中心户,引领广大家庭选择科学合理、节约能源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三是注重发挥妇女作用。发挥妇女在家庭绿色消费中的纽带作用,带动家庭成员自觉投身绿色生活实践。四是探索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采取家庭为主、党政支持、企业赞助、市场运作等多元投入的方式,推进一批绿色消费节能产品和技术进家庭。建立总结提高机制,及时把鲜活的工作实践上升为制度。

●张 海 (市政协常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凝聚改革合力。各级林长积极作为,有力有序推进林改工作,积极打造一批改革“试点村、试点社、试点场、试点企业、试点基地、试点户”。二是制定政策规划,夯实改革基础。科学编制市县两级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研究制定我市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实施办法,探索建立生态效益横向补偿机制。三是科学流转经营,增强改革质效。落实集体林地 “三权分置”运行机制,有序流转集体林地经营权,推进高效规模经营。科学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施全周期森林经营。四是着力提升功能,拓展改革空间。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做强京东板栗优势产业,做优核桃、榛子特色经济林和种苗花卉、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绿色富民产业。五是推进碳汇交易,延伸改革动能。科学有序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探索实施林票、碳票制度。鼓励国有林场开发造林及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积极参与CCER降碳产品交易。六是探索融资机制,提升改革活力。建设政府林业区块链普惠金融平台,推动数据有效链接、横向贯通。加强银企对接,积极探索符合林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保险产品。

●许 莹 (市政协常委,华北理工大学副校长):一是激发CCUS科技创新活力。在捕集、运输、利用及封存环节,攻关高效捕集材料、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探索利用二氧化碳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形成封存技术体系,为未来CCUS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二是加快CCUS全产业链布局。以数智化技术连接CCUS产业上下游。探索跨行业CCUS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在基础设施共享、项目系统集成、能量资源交互利用等方面的优势。三是加强CCUS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联合培养,发挥高水平实验室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平台优势,汇聚培养一批复合型CCUS高精尖人才,大力培育领军企业家和科学家。四是创新体制机制支撑。建立完善的CCUS管理和监管法规制度,打造高水平CCUS创新平台,将CCUS产业纳入碳金融体系,提高企业积极性,推动技术落地应用。

●民进唐山市委:一是科学分析不同地区土壤中元素丰缺状况,实现肥料减量控污增效。以自然村为单位,全面了解土壤养分情况,合理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把握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物候期的需肥量科学精准施肥,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农业投入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二是加强监测预报,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时期适时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农户开展防治工作。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把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及时地与农业生产紧密衔接,提高先进技术的普及率,提高农药使用效果。三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生态保护意识。长线抓好市、县、乡三级植保测报人员、农资网点人员、重点示范大户的技术培训,推广优良作物畜禽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养殖技术。四是助力农业产业集群有序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格局,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规范化发展,培育乡村绿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侯立静 (市政协常委,市金融发展集团副总经理):一是建立绿色金融专项领导机制。成立绿色金融专项领导小组,加强跨部门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构建高效、协同、创新的绿色金融专项领导机制。二是开创“金融+绿色平台”模式,助力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给予融资租赁服务企业一定比例的增值税减免、所得税减免、税收返还或设立专项财政补贴资金的优惠政策;统一给予平台运营企业银行授信,专项用于支持设备更新。三是开创“金融+绿色重卡”模式,加快交通运输绿色升级。加快融资租赁平台建设,开展整车租售、车电分离租售等多元化服务业务,降低企业新能源重卡更新成本。四是创新“金融+绿色能源”模式,赋能绿色能源发展新动力。设立专项“绿色能源”资金支持计划,为绿色能源项目提供全方位、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郑庆学 (市政协常委,开滦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一是稳步有序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增强供给质量、供给弹性,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等,提升煤矿柔性生产能力和煤炭安全保障水平。二是加快煤炭洗选工艺优化改造。推进洗选系统升级改造,提高洗选效率和精煤产量,切实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三是探索绿色开采新模式。试点推进覆岩隔离注浆充填、沿空留巷等技术应用,减少对地面生态环境扰动,提高资源回收率。四是探索煤炭行业碳减排碳中和新路径。研究推广应用低浓度瓦斯小型化回热氧化高效利用技术,试点扩展CCER新途径,降低企业碳排量。五是地企双方共同发力。积极稳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加强规划研究,推动项目实施,重视过程管理和成效验收评估。六是提高矿井水利用率。科学规划区域水资源配置,坚持矿井水开采源头管控,强化矿井水分质分级处理利用,提高矿井水综合利用。

●陈卫华 (市政协委员,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二级调研员):一是加强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各县(市、区)严格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统筹区域协同处置,加强工程建设领域建筑垃圾源头管理,推动工程渣土、工程泥浆的就近使用。二是抓好垃圾处置链条监管。加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企业和车辆的管理,对违规运输处置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车辆顶格处罚。三是推进垃圾处置市场化运营。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有资质的专业化服务公司参与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四是推进再生水利用长足发展。拓展再生水利用渠道和用户,积极谋划再生水利用项目,拓展再生水管网覆盖范围。五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常态化。按照专项规划部署,落实示范期间建立的各项管控机制,抓好海绵设施设计、建设、验收与维护等重要环节,让海绵城市建设成果长久惠及全市人民。

●张 爽 (市政协委员,唐山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一是加快充电桩建设。全力开展充电桩全覆盖项目建设,补齐我市需求缺口。争取2025年底建成车桩相随、智能高效、覆盖全域的充电网络体系,满足各类新能源电动汽车用户充电需求。二是进行氢能运营补贴。出台相关氢能运营补贴政策,对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提供加氢服务及氢气市场销售价格不高于30元/公斤的加氢站,按照一定标准给予氢气运营补贴,通过补贴的方式降低用氢成本,促进氢能的广泛应用。三是出台储能建设政策支持。出台相关储能补偿及配建政策,支持储能建设发展。在储能深度调峰、容量建设标准上给予一定补偿,促进我市储能产业发展。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