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下一版  
下一篇

让高原学子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教育援青记事

□ 新华社记者 黄豁 汪伟 张子琪

教育是点亮高原孩子未来的明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全国一盘棋,相互帮助,特别是沿海地区要帮助西部地区,发达地区要帮助欠发达地区,都要找准角色。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教育对口帮扶,要把孩子们培养好,这有深远的意义。

新时代以来,我国把中西部教育置于全国教育总体格局中优先谋划设计,保障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新华社记者近期在青海采访了解到,教育援青行动持续发力,不断探索新举措、搭建新平台,如灯塔般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之路,让高原牧区学子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学在他乡”:与更广阔的世界相遇

到模拟驾驶舱体验飞机驾驶,在蹦极绳提拉下感受在月球“漫步”……今年国庆假期,辽宁省科技馆迎来一批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沈阳市翔宇中学的“异地班”学生。

他们多数是第一次走下高原,第一次来到科技馆。这一课,让他们印象深刻。

“好多东西以前只在书本和电视上看过,这次不仅看到了,还能体验互动!”在科技馆里参观,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的更尕昂宝觉得“处处都很新鲜”,“我看了实验秀,上了科技课,还见到了神奇的记里鼓车”。

2008年起,受青海省教育厅委托,沈阳市翔宇中学开设“异地班”,青海高原牧区的孩子经过报名、选拔,可以到辽宁沈阳接受优质基础教育。

“高原牧区教育资源匮乏,但孩子和家长渴望得到优质教育的心情是迫切的。”翔宇中学负责民族教育工作的教师王成宏分享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2010年,玉树地震后不久,王成宏带队去青海交接“异地班”相关工作。当时,震后条件还比较艰苦,晚上只能睡帐篷。深夜里,王成宏走出帐篷准备透口气,却看到令他难忘的一幕:帐篷外,静静地站着几名学生家长。他们说:“王老师,怕还有余震,我们轮流在这里‘巡逻’保护您,让您睡个好觉。”

“家长对老师的这种尊重让我深受触动。”王成宏语带哽咽地说。

“异地班”让孩子可以接触更加广阔的世界。今年,共有466名学生从青海省玉树州和果洛州各县来到翔宇中学。

“自信”——这是16岁的更尕昂宝来到这个学校最大的收获。

当班主任魏玉琪一页页翻看更尕昂宝的英文作业本时,欣慰地说:“从30分、50分,到如今还能拿满分,更尕昂宝收获了知识,也慢慢自信、阳光起来。”

据翔宇中学执行校长韩丹回忆,十多年前第一批高原学子来到沈阳时,带着青涩与懵懂,总是低头走路。如今的孩子,会跑到你面前自信地说:“老师好!”

不久前结束的翔宇中学运动会上,更尕昂宝怀着“为班级争光”的心愿报了名,并在百米赛中第二个冲线。他还在篮球场上司职小前锋,常和新结识的东北球友课后约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近几年,青海省在省内外异地办班,涉及10余省市20多所学校,培养学生上万人。

“教育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和草原,是民族融合的‘连心桥’。”韩丹感慨地说,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们共同学习、生活,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

至今,已有超过3000名青海学子在翔宇中学接受了优质教育。在学校的会议室,一面锦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2008年至2023年全体毕业生共同赠送的,上面写着:“十五春秋培育高原栋梁,海阔天辽铭记翔宇师恩。”

“飞地学校”:让“平凡梦想”开花

“考上中央民族大学”——果洛西宁民族中学高三一班学生叶西才让的课桌上,一张便签纸写着他的高考志愿。

叶西才让来自果洛州甘德县青珍乡,原以为考上大学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果洛州,地处青海东南部,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优秀师资、优质教育资源一度较为匮乏。

2010年,上海开始对口支援果洛州。经过长期探索,两地决定在海拔较低、基础条件更好的西宁建设一所寄宿制中学。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便成为上海市和果洛州为高原牧区学子打造的“飞地学校”。

同时,上海选派7名援青干部人才“组团式”支援这所学校,并面向全国招募优秀教师。

“学习生活环境改变了,教育资源丰富了,孩子们学习成绩迅速提升。”来自上海、在青海工作近两年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校长常途说,这所学校2019年建成,2022年首批高考生本科上线率约68%,创下果洛地区的历史新高。“2023年,学校高考生本科上线率突破70%。”

学校里,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不仅有音、体、美等专业教师,还成立了管乐团、空手道、机器人、书法等学生社团……

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不局限于课堂。叶西才让说,学校还会组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我们还有去江苏、上海等大城市研学交流的机会。”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时说,上海援建的这所中学,培养来自果洛牧区的各民族孩子,成效明显,意义深远。希望孩子们倍加珍惜这里的良好条件,心怀感恩、好好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努力为自己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总书记的殷切关怀,激励着大家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常途说。

目前,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办学经验正在复制推广。毗邻西宁的青海海东市,江苏、上海、青海三地携手打造的另一所“飞地学校”——果洛海东中学正在加紧建设。

果洛州教育局局长久迈旦增介绍,学校预计可容纳3000名学生,是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3倍多,这两个学校将来可承载果洛州高中教学人数的一半以上、初中教学人数的五分之一。

“志愿教师”:在大山里点亮希望

上升2.9个百分点!

这是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今年高考本科升学率相比去年的积极变化。在援青教师努力下,仅用3个月的时间,学校教育资源力量明显增强。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今年2月底,55岁的上海市鲁迅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罗天华,和11位上海教师赴青海开展“组团式”教育对口帮扶工作。作为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数学学科工作室”负责人,上完第一节课后,罗天华有两个感受:孩子们很认真但基础薄弱;学习很努力但不善于思考和提问。

对此,罗天华与其他援青教师仔细研讨,带领本校老师调整教学思路:以增强孩子学习动力与信心为导向,重塑学业水平评价体系……

教学策略调整,效果明显。课间,不少孩子抱着习题册,围成一圈请教老师。“这场景以前几乎看不到,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果洛民族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多杰才旦感慨颇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刚来时头疼,现在也时常睡不着觉,不过一看到孩子们成绩提高,我就动力满满。”上海援青语文教师蒋红武说。

蒋红武还与果洛三所州属高中的6位语文教师组成教研团队,共享资源、共同进步。“只要当地老师有提升业务的需求,我们会调动各方资源全力以赴。”蒋红武说,今年她将带领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学教师代表赴上海开展教研活动,共享最新的教研成果。

一批又一批人接续不断的努力,终将收获丰硕的果实。

2010年以来,上海、北京、江苏、天津、浙江、山东等省市不断深化教育援青工作,先后选派近2000名教师来青支教,培养教学管理、教研、教师骨干8000余名,为青海省的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与动力,让高原牧区的孩子绽放更加绚烂多彩的梦想。

(新华社西宁10月21日电)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