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彭月娟、崔振宇)日前,迁安市中医医院成功举办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肺病专科联盟巡讲暨唐山市县际中医专科联盟肺病科学术会。活动中,专家们会诊疑难病例150人次,并确定将围绕每月坐诊、人才培养、技术帮扶、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京津冀医疗专家坐诊成为常态,是迁安市抢抓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机遇的成果之一。近年来,该市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畅通合作交流机制,积极对接、大力引进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先后与29家京津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累计有北京301医院、清华大学附属医院等专家千余人次到迁安坐诊,累计服务患者超1.3万人次。
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家门口”医疗服务水平。今年5月,京津冀第二届基层医疗发展大会在迁安举办,900余名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京津冀各地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及医务工作者齐聚水城,共商促进京津冀基层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之道。坚持筑巢引凤,让京津名医“近在咫尺”。2023年11月,迁安市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加入首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医疗联合体;2023年12月,迁安市中医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组建京津冀中医眼科医联体。迁安市通过成立专科联盟、医联体、专科中心、名医工作室,邀请专家定期坐诊、择期查房治疗等方式,畅通上下转诊渠道等方式,使京津名院成为该市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硬核外援”。坚持智慧赋能,建立疑难重症医疗援助分诊会诊平台,形成了“县级操作、上级诊断、互联互通,共享医疗”的诊疗模式,累计为93名患者提供“一站式”精准诊疗服务。建立京津冀影像结果互认平台,患者、家属、医生均可通过影像云平台查询原始影像及图文报告,目前共20项影像检查结果、60项检验结果实现共享。远程影像中心对接北京协和、朝阳等各大医院影像专家资源,对疑难影像提供线上远程影像会诊服务,累计会诊服务132人次。今年9月,迁安市人民医院加入了全国县域肿瘤远程会诊协作平台,实现24小时之内与国内知名的肿瘤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仅一个月时间,累计开展远程会诊7例次。
筑牢底座,大力推进医共体建设。学习借鉴京津地区先进经验做法,按照“市级强、镇级活、村级稳”的改革思路,迁安市把医共体建设作为均衡医疗资源布局、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抓手,2020年组建以迁安市人民医院、迁安市中医医院为龙头的两大医疗集团,将3家市直公立医疗机构和20家乡镇卫生院及507个集体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医疗集团统一管理。深化资源共享,建成医共体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资源共享中心,“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效果逐渐显现,三年来,累计开展远程影像诊断1.18万例,远程心电诊断1.46万例,检验标本7029万份。迁安市人民医院设置流动CT检查室,进镇入村,为基层群众免费CT检查1200余人次。提升分级诊疗实效,实施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实现“大病县内治”,强化专科建设,迁安市人民医院跻身国家首批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千县工程”名单,迁安市中医医院被确定为省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实现“小病就近看”,设立基层专家工作室10个,县级医院“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下沉192人次,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2项,指导基层建成社区医院3家,省级基层特色专科2个。2023年,迁安市县域就诊率91.23%,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71.54%,被评为“2023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省级示范县”。
龙头牵引,发展壮大中医药事业。迁安市完善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合作机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中医药强县,迁安市中医医院是全国第二家、河北省首家县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完善优势专科协作机制,通过共建专科、派驻专家、联合门诊、互联网诊疗等多种合作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中医优势专科达到19个(含建设单位),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3个,唐山市级9个。完善医药创新机制,积极对接京津冀中医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优质资源,联合开展中医药定量化、标准化、数字化等中医药领域循证医学研究,现有中药材规模种植园区10个,药品生产企业4家,23种中药制剂纳入河北省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学之以渔”,让本地医疗“破茧蝶变”。针对发病率高、外转率高的疾病,迁安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加强与京津一流医院合作,组织专门技术团队对接,引进前沿领先技术,先后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射频消融术、颈椎动脉支架成形术等12项技术,填补了10项医疗技术空白。完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通过京津专家帮带,脑血管介入技术、脑动脉瘤手术等12项医疗服务均已全面成熟展开,累计成立国医大师李士懋工作室等10个名中医工作室。同时,迁安市有计划、按专业、分层次地选派临床技术人员到京津三甲名院进行长短期进修学习,累计培训265人。此外,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累计选派681名中医药临床技术骨干参加京津地区杏林千人培养、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等12个研修项目,医疗护理水平和服务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