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 通讯员王志武、张景生)“今晚演的是评剧《杨三姐告状》选段,还有舞蹈、经典歌曲、三句半等,我太喜欢了,怎么也看不够……”日前,曹妃甸区十农场李八廒村老年业余歌舞评剧团30多名演员,在村新时代文明广场连续举办贺金秋文艺汇演活动,村民李秀花过足了戏瘾。
在十农场,孙家坨、郑庄子等其他村队,由农民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也在同时举行,而像李秀花老人一样,每天坐在马扎上欣赏家乡特色文艺盛宴的群众有三四百人。
十农场文艺底蕴深厚,评剧、乐亭大鼓、皮影戏等在乡亲们心里已扎根多年,大家农忙干活、农闲娱乐的传统也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大伙儿唱起来、乐起来的氛围越来越浓。
8年前,在农场退休干部李可栓的带领下,李八廒村率先成立了老年歌舞评剧团,经过两年学习、排练,业余演员们“唱、念、做、打”的水平不断提高,还能演出《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多部传统评剧。随后,孙家坨评剧团、郑庄子评剧团、丰海村评剧团也相继成立。这些与乡亲们朝夕相处的“草根”演员不求回报,全年为大家演出。一些水平较高的业余演员,还组成演出小分队,每月到曹妃甸城区、南堡开发区等社区义务演出,受到居民热烈欢迎。
“我们评剧团以中、老年人为主,入团没有门槛,只要爱好就行。”说起5年前成立评剧团的初衷,郑庄子村老年评剧团团长郑祥彩一脸自豪,“别看我们只有20多人,吹拉弹唱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村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和庆祝重要节日演出,党支部都把任务交给我们。”
“大伙儿跟着戏里的正面人物学习,十农场移风易俗等工作开展得特别好,现在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少了,封建迷信、赌博恶习已经绝迹。”对评剧团演出给农场带来的可喜变化,农场文化站站长李媛媛感触颇深。
对乡亲们高涨的文艺热情,十农场党委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文化站为各评剧团提供场地、音响、道具和服装,保障他们各种演出活动。同时,结合农场中心工作,指导、编排了近百个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文艺作品。仅今年前8个月,各村评剧团演出就达156场次,观众达4.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