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闫妍)日前,唐山市“文明标兵”评选发布组委会办公室公布了11月份第一期“周文明标兵”名单。他们是:
1.汗洒“双拥”路的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 徐曼
徐曼,唐山市路南区学院南路街道办事处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她坚持以“事不隔夜”的工作精神主动约访下访,开展疏导活动,积极化解难题、解决矛盾。她探索的“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服务军人”的“双拥”工作思路,组织各社区、企业商户广泛开展“八一走基层,双拥在学南”活动,在环渤海新闻网、唐山劳动日报等媒体报道,作为全国唯一一家街道级“双拥”活动经验做法被“中国双拥网”刊发。她所在的服务站获评省优秀退役军人服务站、市星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市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等荣誉称号,个人也被评为区“最美双拥人物”。
2.争分夺秒修机器、龙口夺食保丰收的村干部 琚利山
琚利山,唐山市丰南区钱营镇中石各庄村支委。他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防汛防火、粮食抢收等重要时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查隐患、除风险、救危困。在龙口夺食六月天的深夜,一村民发现麦子烘干机无法接电心急如焚,他得知后火速赶赴现场。抢修时因线路老化触碰接口火花四溅燃起了火苗,他不顾个人危险灭火接线修好了烘干机。由于灭火时不慎被灼伤,衣服与皮肤紧紧粘在一起,在卫生院急诊大夫的帮助下,他忍着剧痛脱下血迹斑斑的衣服露出了大面积紫红色烧伤瘢痕,他表示“这些伤痛算不了什么”,正是他十几年来的敬业和奉献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3.用爱和责任挑起家庭重担的好儿媳 董卫荣
董卫荣,唐山市开平区栗园镇荆各庄村村民。几年前,她的公公突发脑梗并患有小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祸不单行,婆婆又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病做了气切。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打理家中各类琐碎的事务,每天精心照料公婆起居,一日三餐都是她亲手喂给二老。她总说:“二老对我好,我做这些都是应该的,也不觉得累!”她在逆境中默默坚守、向阳而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孝道的笔画,更感染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4.以个性化教学助推学生逆袭的英语老师 孙海平
孙海平,唐山市玉田县第二中学英语教师。从教以来她倾注大量心血,提出“一对一扶强补弱计划”,帮助了无数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实现逆袭。她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利用课余及周末时间为学生们进行单独辅导。从基础词汇积累到语法讲解,从阅读理解到写作训练,她不仅耐心解答学生的疑惑,还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问题,教会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还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学习资料,有针对性地指导练习。她所带的班级多次因成绩突出受到各级表扬,她个人被评为“市英语学科骨干教师”。
5.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好医生 王丽丽
王丽丽,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十年如一日,她恪守“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格言,敬业奉献、刻苦钻研,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医生靠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取得患者的信任。她牢记初心使命,能够及时识别、处理危急重症患者,年手术量达到三百例左右,为保证母婴安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时发现特殊病例第一时间记录并与同事分享交流,《残角子宫妊娠1例》已被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收录。她坚持言传身教,肩负着规培带教老师之责,对自己的带教学生做到了倾囊相授、认真负责,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一名党员的责任、使命和担当。
6.推广有机农业助农增收的“致富带头人” 董昌明
董昌明,唐山市迁西县神农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坚持有机生态理念,推广人工除草、生物防治病虫害以减少农业污染。为实现旱涝保收他引进滴灌技术促进土地涵养水分,为提高产量他引进新品种实现良性循环,为推广新技术他不辞辛劳入户宣传讲解和示范,通过刮风看倒伏、下雨看排水、烈日看抗旱、秋收看产量等情况耐心细致普及农业知识、掌握一手数据。面对一些村民的疑虑和困惑,他总是耐心解释引导,从土壤有机化深耕处理到合理利用秸秆、油渣、农家肥等制作最适合的有机肥料,经过反复推广试验,周边村民的有机农产品喜迎好收成。
7.勇救落水女孩的村干部 王继民
王继民,唐山市滦南县倴城镇王官寨村党支部委员。一日傍晚在河边遛弯,看到百米外一女孩坠入河中,他顾不上多想一边大声呼救一边跑向落水女孩,等跑到河边发现女孩呼救声逐渐微弱,他纵身跃入水中展开救援。此时,附近工厂两名外地工人听到呼喊声赶了过来,他指挥两人到附近河岸去拔新栽的树苗施救,女孩在沉沉浮浮四次之后被拉到了他的身边,刚一靠近他便赶忙伸手架住女孩的一只胳膊连拖带拽,女孩被成功救起。他不顾个人危险、见义勇为的英勇事迹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誉。
8.用镜头记录志愿服务精神的爱心志愿者 贾富
贾富,唐山迁安市第七届政协委员、迁安市圆梦爱心协会理事。无论是助残活动、暖冬行动还是慰问困境老人、走进抗战老区……协会组织的每一场公益活动,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用镜头讲述志愿者的故事,记录下无数温暖人心的精彩瞬间,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激发了社会各界对公益事业的关注与参与。他先后在腾讯、搜狐、网易、今日头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累计发布志愿活动新闻稿近三百篇次,累计阅读量超三十万。他用爱心传递正能量与志愿服务精神,不仅以摄影艺术的形式践行了网络文明,更树立了新时代网民积极向上的典范。
9.奋战在康复治疗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戴春蕾
戴春蕾,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镇中心卫生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自镇卫生院康复医学科运行以来,她不怕苦、不怕累,兢兢业业,带领团队始终奋战在康复治疗一线,以恢复患者健康为工作重点,积极为行动不便、语言障碍和器官功能下降等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截至目前,她带领科室团队累计诊疗五千余人次,收治住院患者二百余人,荣获锦旗十一面。她们积极践行着“健康丰南个性化发展,高质量人性化服务”这一号召,让基层康复医学科试点项目这一民生工程深入人心,达到了让党和百姓放心、患者认可、家属满意的效果。
10.情系百姓安危的救援队队长 许光利
许光利,唐山市丰润区杨官林镇豆各庄村村民。他自掏腰包带头创建了丰润区蓝天救援队,四处招募队员、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不断壮大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能力。每到夏季的溺水事件高发期,他都会提前走进校园给孩子们讲解防溺水救援常识,减少溺水事件发生。为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在开展应急救援服务期间他经常带领团队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等,面向社会进行知识科普、技能培训、安全宣教。几年来,从自然灾害救援到日常的落水打捞救援,几乎随处可见他的身影,他先后开展应急科普宣讲百余次,他共参与寻人二十六起,捐助学子十六期,捐助费用六万余元。
11.殷殷医者心、浓浓爱民情的好医生 孙瑜
孙瑜,唐山市玉田县中医医院超声科技术员。她待人热情和蔼,注重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惑,用亲民、爱民、护民的实际行动温暖每一位患者。诊疗中经常遇到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人,她总是耐心地扶助他们,由于彩超检查的特殊性,有些老年患者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即使被弄脏了衣服,她不怕脏累还帮患者擦拭。有时遇到幼儿害怕检查,她会耐心安抚哭闹的孩子做完整的流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无误。为了给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依据,她注重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赴北京各大医院进修,积极开展经直肠前列腺彩超、胎儿心脏彩超等新技术研究,还利用休班时间大量阅读专业书籍,做好疑难病症患者的回访。
12.勇于创新推教改的好教师 丁秀艳
丁秀艳,唐山市曹妃甸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质量办主任,兼任机电技术系专业课教师。作为一名双师型教师,她从专业岗位出发,针对学生特点和企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课程、滚动修改教学计划、潜心钻研教改。针对电工实训,她提出了模块式教学理念,将专业知识根据职业能力要求转化为初、中、高三级不同模块,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技能小组人才培养方面,她在做好课堂授课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定期与辅导老师交流意见,制定目标规划,提升适应能力和协作精神。她培养的学生在省、市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奖,个人也被评为市中职院校技能比赛优秀指导教师。
13.传承陶绘艺术的民间艺人 张小光
张小光,唐山市丰润区李钊庄镇大王庄村村民。他自幼酷爱美术,大学毕业后进入陶瓷厂专攻陶瓷绘画,无论是瓷盘、瓷板还是瓷瓶,在他的笔下都能成为精美艺术品。为进一步弘扬陶绘艺术文化,他回到家乡创立紫颖轩艺术工作室,在学校开设公益大讲堂向孩子们普及陶瓷文化和知识,在他的带领下已有三十多名学生凭借艺术特长成功升学、就业。在“助学圆梦”晚会上,他捐赠《鸿运当头》瓷板画拍卖助学。他的作品在省陶瓷艺术和设计创新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个人被评为“省工美行业青年艺术家”“市一级陶瓷艺术大师”。
14.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信访工作者 张瑞彬
张瑞彬,唐山市滦南县信访局办公室副主任。他退役转业至信访局后迅速融入角色,积极参与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素质。他主动请缨为县、乡两级信访干部组织了三十余次业务培训,促进了信访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他积极参与信访宣传活动,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他经常深入乡镇督导信访维稳情况,积极化解矛盾、解决基层信访遗留问题,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退役军人的优良作风和无私奉献精神。他先后被评为“市会议服务保障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第一期燕赵平安之星”。
15.以实干精神展时代新风的基层工作者 周昕宇
周昕宇,唐山市高新区庆北办事处科员。他严谨求实、兢兢业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突出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为推进专项债项目进展,他积极对接、实地勘察,主动加强与村、施工方、监理方的联系,严格落实“每日一报”制度,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和问题。他对于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置,在逐级请示汇报的同时加强沟通协调,科学合理地商讨解决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有序实施。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他以客观公平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努力展现新时代基层工作者的新风采。
16.排危除险暖人心的村干部 魏立成
魏立成,唐山市路南区稻地镇桥东村党支部委员。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他组建了一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小分队。有一次正在吃饭时接到一位老人因燃气灶打不着火的求助电话,他立刻放下碗筷火速赶到老人家中,迅捷地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并检查安全隐患。修理时,他耐心讲解燃气使用安全知识,提醒定期检查燃气设备。经过一番努力,灶台上的蓝色火焰重新燃起,老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为确保不留安全隐患,他再次检查了一遍才放心离开。后来,老人家中燃气只要有问题他总是随叫随到、从不推诿,他的热心帮助让老人在生活中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安心。
17.奋战在海岸线上的巾帼“志愿红” 朱琦
朱琦,唐山市近海救援志愿者协会曹妃甸分会志愿者。她以柔弱之躯扛起海上救援的使命,担负起志愿者们的后勤保障任务。一日深夜,曹妃甸溯河大桥某处两名醉酒青年不慎落入水中,接到求助信息后她立刻跟随救援人员前往援救,历经四小时成功将两名青年救起。一次值班时,大庄河码头发现了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江豚搁浅急需救援,她立刻随队前往展开营救行动,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五小时将江豚成功救起,运输至曹妃甸中心渔港安全放归大海。
18.润物无声育桃李的基层教师 张秀锦
张秀锦,唐山遵化市闫屯中学教师。从教十九年来,她深耕教学一线,深受师生们的尊敬和爱戴。作为一名老教师,她更是乐于汲取先进的方式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她常常在网上学习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大量阅读心理相关书籍,科学处理青春期的孩子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正确引导他们抛弃青春期的烦恼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为了让毕业班的学生们尽快适应临考节奏,无论任务有多重、时间有多紧,她都积极克服各种困难,毫无怨言地坚持每天早来晚走陪伴孩子们一起学习,正是因为她的默默付出,所带的班级考试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
19.用爱诠释孝道的好儿媳 赵英华
赵英华,唐山市玉田县大安镇后屯村村民。十四年前婆婆突发疾病卧床不起,她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重任。天刚蒙蒙亮,她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精心为婆婆准备可口的饭菜,喂饭、洗漱、打扫……婆婆的房间总是干净整洁。她常常陪婆婆聊天分享家庭的生活点滴,让婆婆时刻了解这个小家的动态。自婆婆六十岁起,她每年都会精心为婆婆过生日,在她的陪伴下婆婆度过了幸福安康的晚年,享年九十三岁。街坊四邻都称赞她是模范儿媳妇,她总是不好意思地说:“我只是在尽一个儿媳的责任,老人家多活一天,都是我们儿女的福气。”
20.拾金不昧、坚守诚信的个体经营者 金宝玉
金宝玉,唐山市路南区金恒国际汽车文化产业园汽车装饰装具经营者。他以诚为根、以信为本,热情服务群众,推出了新手免费取送车、搭电救援服务等便民措施,深受广大消费者认可。一次在清洗内饰时,他发现缝隙处有被遗落的一沓现金,他随即告知车主。因为是新购置的二手车,车主并不知情,后来通过多番查询得知这钱是原车主遗落的,随后前来认领。他还热心公益,诚信经营不忘回馈社会,针对清洁工、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群体,免费为他们提供热水、充电、修车等便民服务。他的店铺先后被评为“河北省维修(售后)三星级服务示范店”“美丽河北大爱唐山诚信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