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对于唐山防汛抗旱工作来说,极不平凡。
6月,高温持续、旱情严峻,全市缺墒面积一度高达44万亩;7月,旱涝急转、暴雨频发,单月降水量超去年同期,降雨量级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覆盖范围之广、致灾风险之高,历史罕见;8月,时间长、量极大、覆盖广的强降雨轮番上演,唐山的防汛抗洪攻坚战愈演愈烈……
旱涝急转下,挑战不断升级。我市高度重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及时启动干旱、洪水防御应急响应,汛期多次召开应对强降雨工作视频会议指导防汛。唐山市水利局科学研判,积极协调上游水源管理单位,合理调引滦河水6亿立方米,支持唐山抗旱工作,及时下泄邱庄—陡河水库水量,保证了台风“格美”影响期间水库安全;多次发出强降雨工作提示,指导各县(市、区)开展针对性部署。
唐山水利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各项防汛抗旱救灾举措,科学部署,协同作战,严密防范,有效应对了局地旱情和严峻汛情,全市大中型水库、骨干河道、重要湖泊无一出险,无一人因洪涝灾害死亡,实现旱涝急转无大灾,取得防汛抗旱圆满收官。
抗旱关头,以担当尽责书写民生答卷
灌区上游水库水位告急,河道见底,作物减产,农民们心急如焚……这是今年6月唐山南部县区的场景。
唐山6月平均降水量不足4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4.5%,长时间无有效降雨,又恰逢夏播夏种,旱情让唐山多地老百姓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如何让农作物及时浇上“滦河水”?如何确保群众吃水用水安全?如何最大限度调配水资源?……
“立即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迅即进入应急联动状态。”面对严峻考验,5月30日,唐山抗旱保灌保供水攻坚战打响。
密集监测。密切关注气象情况,及早研判旱情,6、7月实行旱情每周双报告制度,编制旱情简报22期,按照今年实际向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填报《农业旱情及抗旱情况统计表》21期,并制发《关于做好抗旱工作和抗旱项目谋划的通知》,实时掌握雨水情、工程蓄水情况、土壤墒情、旱情发展态势,滚动预测预报,加强供用水形势分析,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合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掌握抗旱工作主动权。
应急引滦。唐山市水利局积极结合多个部门,协调上游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水库管理单位,发挥市级大型水库、引滦渠道作用,共引滦调水6亿立方米,持续保障城市生活用水和滦下、陡河两大灌区70万亩稻田种植用水,确保全市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安全。
统一调度。全年共召开引滦调度协调会议2次,推进城市、农业及生态调度进度,保障调水工作安全有序。结合海委引滦局、省水利厅调水处工作要求,在我市组织开展引滦调水工程标准化推进工作,解决协调了当前调水工作面临的问题与难点,对后期引滦调水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历经1个多月紧张抗旱,唐山市县乡三级水利部门累计派出113个工作组下沉一线指导做好抗旱灌溉工作,争取省级各级抗旱资金350万元,启动机电井80眼、机动抗旱设备86台套。一组组数据,有力印证了唐山水利人打赢抗旱攻坚战的坚定决心。
旱涝急转,以迅速有力书写安澜答卷
考验尚未结束。在7月20日至8月10日防汛关键期内,唐山迎来强降水过程,与去年同期相比,迁西县、古冶区、丰润区偏多1.1至1.2倍,遵化市、路南区、路北区、开平区、迁安市、滦州市偏多51.8%至85.7%,魏进河发生20年以来最大洪水。
进入主汛期以来,唐山平均最大降水量104.9毫米,几乎为去年同期的2倍。唐山利用全市雨水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结合水文部门发布水情预警信息16期,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四级响应4次,水旱灾害防御三级响应1次,联合气象部门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11期。
7月29日至8月2日,台风“格美”携风带雨而来。受前期多场强降雨叠加影响,唐山境内水利工程蓄水普遍偏多。如何把握主动,精准调度水利工程?“格美”抵达前夕,唐山结合城市用水需求及下游生态补水工作,于7月中旬开始有序实施预泄腾库,特别是在前期旱情严重的情况下,邱庄水库提前5天开闸预泄,6座大中型水库合计预腾库容3800余万立方米。
山洪灾害、小型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唐山紧盯关键部位,加强风险隐患排查,严格落实各项防御举措。
指挥有力,优化调整指挥体系。主汛期前,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工作,建立市、县两级防汛抢险队伍17支,共计548人,储备防汛抗旱物资28余种,总价值741万元;为加强全市水旱灾害应急响应领导小组人员力量,补充完善9组共57人的全市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同步理顺防、抢、救责任链条,进一步压实水利部门的防汛责任。
关口前移,超前落实防范措施。唐山在汛前组织327场实战演练,汛期发出预警信息2300万余条,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934人;加密监测预报,滚动开展会商研判,开展雨水情测报20190站次、纳雨能力分析23次;全面排查整改各类隐患147处,滚动抽查水库责任人在岗履职情况,全天候加强重点水库巡查防守。
精准施策,7月底8月初强降雨期间,邱庄水库拦蓄洪水595万立方米,削峰率87.7%,陡河水库拦蓄洪水141万立方米,削峰率100%;遵化上关水库遭遇近20年来最大入库洪峰,通过合理调整泄洪流量,拦蓄洪水361万立方米,拦洪削峰率达85.86%;陡河洪峰流量达到160立方米每秒,通过分时段、分梯次控制运用陡河市区8座钢坝、橡胶坝,保障了市区河道行洪安全。
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唐山在2024年旱涝急转的挑战中,统筹流量、库容、水位关系,合理分配水库水量,最大程度上减少下游灌区受旱面积;又通过行之有效的“四预”工作方法,会商研判发布调令,及时迅速预警响应,实现了零伤亡度汛的目标,保护了唐山百姓的幸福生活。
智慧防汛,以科技创新书写时代答卷
“当水库关键指标超过限定值,或监控区域内出现安全隐患时,系统将及时预警,管理人员能迅速响应并作出处理。”在唐山市陡河水库,工作人员用上了智慧水务平台。唐山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运用了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实时接收与分析来自水库的雨水情和安全监测数据,通过电脑、手机、大屏等多个终端展示和实时告警,提升水库的安全监管能力。
水库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头戏”,也是保障河湖安澜的“王牌”。唐山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这在今年防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唐山市陡河水库、邱庄水库纳入全国现代化水利运行管理矩阵建设先行先试试点,通过全覆盖监管,掌握试点水库上下游、左右岸、村庄分布及人口等全要素信息,为我市运行管理在精准化、信息化、现代化等方面提供了引领示范。
陡河水库、邱庄水库管理的智慧化建设是唐山坚持科技兴水、数字强水的一个缩影。
在唐山,移动指挥终端系统“唐汛通”建立后,实现了掌中监测、信息贴身;优化完善的唐山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平台,可实现随时查看雨水情信息以及大坝安全监测信息。
波澜壮阔山河间。2024年,唐山水利人以120多个日夜的执着坚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奉献,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情怀担当,将抗旱保供水、防汛保安澜的足迹镌刻在唐山每一片土地,再次交出一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