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副刊·文史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从“百善”走来

□ 石顺和

清末民初,乐亭商人闯关东,形成“老呔商帮”,创造了“东北三省,无商不乐亭”的百年传奇。时光流转,目前唐山境内仅存一处呔商遗迹——乐亭县百善学校。学校坐落在乐亭县城南15公里的何新庄村。我在这里读完小学和初中。40多年过去了,学校的面貌在变,2014年以来也几次修葺,但年少时的记忆一直未变。记忆最深的是学校向美向善向上的校园文化,浓郁厚重,如一盏明灯,启迪心智,映照着学子们前行的路。

学校向善而立。小时候,常听母亲讲:“咱们村曾出息了一个名人武百祥,他闯关东赚了钱,不忘回报家乡。1928年,他与好友赵禅堂共同投资10万大洋,在咱们村东建起了当时全县最好的学校——百善学校。”每说到这儿,母亲都带着骄傲的神情。“百善学校”因武百祥名作善、字百祥而得名,更深寓意是追求“善”的办学理念。

学校建成后,几乎全部经费都由武百祥从东北汇入,学生的服装、课本一律免费,贫困人家的孩子免费就读,特困学生学校还给予补贴照顾。特别是为解决沿海村庄学童生活困难无法入学问题,在沿海一带大苗庄、垛瓦、齐家寺设立三处分校,聘任教员义务教学。每年聘请一两名附近村德高望重的乡亲为德育辅导员。新学期开学后请他们讲忠孝、礼仪、诚信、宽容、自强等德育方面的内容。武百祥的这些善举得到乡亲们的广泛赞誉。

学校积极营造“人人向善”的浓厚氛围,老师的“善”德时刻感召着同学们。有一年夏天,马艳贞老师在课堂上严肃提出:“禁止学生下河洗澡游泳”。当天放学后,几位同学结伴到2公里外的河边打猪草。有一名同学不顾大家劝阻跳进河里游玩。突然,马老师出现在岸边,她是专门到河边检查安全问题的。暴露在女老师面前,大家都很尴尬。马老师背过身让这个同学穿好衣服,又步行2公里把我们全部安全送回家。

40多年来,“善”的种子根植于一届又一届学子心中,吐露芬芳,结满果实。乡亲们坚守“善”的本心,尊老、爱幼、友善、互助、宽容、礼让蔚然成风。

学校向美而建。学校的美,美在布局:南侧是通向大门的甬道,中间教学区,北侧操场,布局规整大气。特别是甬道设计独具特色。进大门沿甬道前行50米后,直行或左转进二门才进入教学区。教学区通过甬道与校门外隔开,避免外界干扰。美在建筑:礼堂位于教学区中央,是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筑,可容纳千人,屋顶飞檐大瓦,基座方条青石,配以欧式门窗,既古朴典雅,又庄重大方。礼堂南、北、西侧成三线排列着教室、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伙房等用房。东侧没有建筑,阳光可照射整个教学区。美在绿化:院内遍植松柏和杨柳。其中,甬道旁两排柏树有碗口粗,3米多高,树冠都呈圆锥形,枝叶浓密,绽放风彩。礼堂周边栽植了松树,高大挺拔,庄重、肃穆,四季常青。操场四周白杨、香槐成荫,春夏之季,整个校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满园青草绿,不减旧时姿”。40多年了,校园一直美在我心上,美在梦境里,美在对家乡的思念中。

学校向上而行。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在“百善”学习。当时,学校设小学5年、初中2年,每个年级两个班,每个班约50人。至今难忘学校激励向上,让每名同学努力奋进的教学方式。记得老师常讲武百祥的奋斗史。这个农家子弟,13岁就跟着舅舅到东北谋生,1927年在哈尔滨创建同记百货商场。直到20世纪90年代,同记都是哈尔滨最有名的商场。武百祥一生致力于同记的经营,成为实力雄厚的民族资本家。他的奋斗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励志史,在学子心中埋下奋发向上的种子。

当时,学校每年都请县一中、二中的学哥、学姐回校交流学习体会、学习方法,对我启发很大,后来成为我能考上大学的重要学习基础。初中时,学校每季度都组织与兄弟学校交叉会考,一则检验教学效果,查缺补漏,提高成绩;二则鼓励学生拼搏向上。

导向的力量是强大的,学校的激励之策不断为同学们注入前行的动力。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升入高中后继续保持拼搏向上的学习精神,有7名同学分别考上了大学、军校。今年5月,7名同学在其中一人孩子的婚礼上相聚,大家感慨万千,都为母校骄傲。

40多年来,“百善”向上的火种不断点燃同学们心中的拼搏之火,鼓舞斗志、催人奋进,成就了众多学子的多彩人生。

我从“百善”来 ,“百善”映我心。再过3年多,“百善”将迎来百年华诞。百年正青春,奋斗正当时。愿母校松柏常青,风华永驻,在基础教育舞台上书写向美向善向上文化新篇章,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百善”力量。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