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视点·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跨境电商“搅活”全球经贸

得益于我国数字经济、开放制度和供应链优势,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增速迅猛,零售模式占比不断提高、竞争力持续增强。在推动我国制造业和市场开拓能力持续升级的同时,也在“重新洗牌”全球经贸格局。

从发展规模看,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逐步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占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4.9%;2023年,占比增至5.7%,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25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9%,较2023年上半年提升了0.4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教授蓝庆新表示,我国跨境电商实现了外贸市场多元化,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业务增长迅猛,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电商巨头,逐渐建立起高效智能的国际物流配送体系,形成了较强国际竞争力。

跨境电商“加速跑”源自我国突出的数字经济优势

跨境电商是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数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跨境电商供应链体系、物流、仓储、营销、支付等领域,以及AI场景、大数据分析等方面持续创新应用,不仅精准对接供需双方,还给予参与各方低成本、高效率的交易体验。

11月13日,在欧洲科技峰会WebSummit上,阿里国际推出全球首个B2B领域的AI搜索引擎Accio。用户可用“大白话”来询问AI、提出需求,Accio会通过多轮对话,主动去梳理、理解用户真正想要什么,并通过专业的B2B行业知识拆解需求、调研市场、给出建议,从而精准筛选供应商、推荐商品,像一位真正专业的代理商一样,提供一步到位的智能采购服务。

AI同样可以赋能卖家。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6万中小企业在使用阿里国际站的AI产品,AI发布的商品规模达700万。

跨境电商“加速跑”离不开政策“组合拳”的持续发力

制度开放方面,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出台了扶持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系列配套政策,设立了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16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财税、支付、结售汇、通关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通过外贸体制改革提高了跨境电商交易的便利化程度。

以我国为跨境电商增列海关监管代码为例,2020年7月,我国在北京、天津、南京、杭州、宁波、厦门、郑州、广州、深圳、黄埔等10海关,开展包括境内企业直邮境外企业出口(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710)等业务试点,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试点到全国复制推广。

此外,“单一窗口”提供的贸易便利化、快速结汇、“无票免税”等制度的创新做法促进了跨境电商业务的阳光化发展,有效加速了我国跨境电商行业的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

跨境电商“加速跑”得益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能力

“海外消费者下单后,我们马上进行面料印花,发至工厂完成成衣生产,一件两件订单都能接。”广州番禺南村镇新基村一间工厂负责人李先生说。粗略统计数据显示,仅在广州番禺一地,从事服装相关行业的企业就超4万家,为快速、高效、联动的服装供应链跨境电商“小单快反”模式提供支撑。

有受访专家认为,跨境电商高速发展本质是在中国制造核心成本价格优势基础上,对新渠道和流量红利的有效利用,“中国跨境电商产业链逐步完善,确立高性价比、高效率的跨境电商供应链优势,形成现如今平台出海、企业出海、国货出海的跨境电商繁荣”。

跨境电商的稳健发展不仅依赖基础雄厚的制造业,韧性强劲的出口贸易和高水平的跨境运输能力同样必不可少。

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为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在跨境物流服务方面,我国海运连接度位居全球第一,国际航空货运通达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连接欧洲25个国家220多座城市,开放的82个国际公路口岸中有68个开通国际道路运输业务,逐步形成了以国际海运为主体,以国际航空、中欧班列、国际寄递、国际道路运输为补充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

2023年,我国完成国际及港澳台邮件快递31.1亿件,同期,中欧班列共开行1.7万列,发运190万标箱,国际道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同比增长105%,有力支撑了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我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名录中的全部产业,以及完整、灵活的产业链体系,能够满足各种产品的生产和配套需求,辅之以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提供全面的生产制造能力和物流配送能力。

短期看,跨境电商对中国外贸的贡献体现在其规模与增速的提升;长期看,跨境电商在供应链管理、市场开拓和渠道销售方面的创新可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出海的整体竞争力。

据新华社11月26日电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