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曹妃甸村民孙金生

创建村级党史馆传承红色基因

本报记者 梁赞英 通讯员 张景生

“这是我爷爷孙庆忠,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杀敌,几次负伤也不愿下战场,被评定为三等乙级残废军人。”日前,在曹妃甸区十农场孙家坨村党史馆,建馆人孙金生正在向参观的乡亲们讲述爷爷的战斗故事,话语中充满敬意和自豪。

孙金生今年34岁,是土生土长的孙家坨村人。“小时候,常听爷爷回忆他和战友们的战斗故事,那些激烈的战斗场面深深印在了脑海中。”在爷爷的影响下,红色的种子从小就在孙金生心里扎了根。

“抗日战争时期,爷爷亲眼看见日本军队的残暴罪行,毅然只身一人徒步到滦南县城,找到并加入八路军队伍,成了冀热辽军区冀东军分区十五分区一三五师警卫连一名战士。”孙金生介绍,在部队,爷爷孙庆忠多次冒着枪林弹雨保卫首长安全。在一次护送4位首长到军分区开会途中,警卫排与敌人遭遇,孙庆忠率先冲向敌人,用身体护住首长,一颗子弹射进他的后脑。战斗结束,战友们将孙庆忠抬到卫生所,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他用钢铁般的意志忍受住了剧烈疼痛,子弹被取出,爷爷脱离了生命危险。

复员回乡后,孙庆忠不怕流血牺牲、甘做忠诚卫士的英雄事迹被乡亲们广为传颂。2016年,90岁高龄的孙庆忠辞世,村里干部群众纷纷评价他:战争时期出生入死不居功自傲,和平年代无私奉献让余热生辉。

在爷爷的影响下,长大后的孙金生始终怀揣感恩之心,他随父亲一起创业,在村里搞起种养殖,成了村里最早致富的家庭。2018年,他又投资在曹妃甸区双龙河西岸创办了“十里荷香”旅游景区,每年吸引数十万北京、天津及唐山等地游客前来赏荷花、品美食。

孙金生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今天的好生活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带来的。“我要‘留住’孙家坨村的历史。”2023年春,孙金生萌生了在“十里荷香”景区建孙家坨村党史馆的想法。

孙金生的想法得到了所在十农场党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他开始多方奔走,筹集、查找图片、文字及实物等资料,经过3个多月努力,当年10月,党史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很快吸引了当地党员群众前来参观学习。

孙家坨村党史馆占地面积33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平方米,馆内有文字资料32800字、图片204幅、实物215件。分为党史、村史两大板块,分别通过事迹介绍、陈列柜展示、沙盘模型、多媒体等进行展示。其中,党史板块详实地展示了孙家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近百名热血青年穿上军装、拿起钢枪参加到人民军队中,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英雄故事。村史板块用大量老物件、老照片记录了全体村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用奋斗和汗水演绎的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再现了孙家坨村的发展、变迁。党史馆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追忆曾经的岁月,感受新时代的美好,教育村民牢记历史,不忘乡愁。

截至目前,孙家坨村党史馆已开馆一年多,接待了各地近2万多名党员群众参观学习。“我会力所能及传承红色基因,让孙家坨村光荣革命历史在培育村民新风尚等方面发挥作用,持续提升乡亲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孙金生的话掷地有声。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