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俗称“脑中风”,是一类因脑血管病变导致脑功能障碍的疾病总称;它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脑血管病主要分为缺血性(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出血性(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类,尽管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有所不同,但都严重损害脑血管和脑组织。
脑血管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可干预因素,以及年龄、性别、种族和遗传因素等不可干预因素。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短暂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或无力,重者则可能偏瘫、失语、昏迷甚至死亡,且症状可能突然紧急出现,需立即就医。
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康复治疗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是尽快恢复血流,而出血性脑血管病则需控制出血,保护脑组织。康复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脑血管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应降压治疗,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同时戒烟限酒,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适度运动,保持心理健康,并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有家族史者、长期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等应定期筛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了解脑血管病的早期症状并及时就医,也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一环。
脑血管病虽严重威胁生命健康,且有年轻化趋势,但通过科学预防、及时治疗和有效康复,其危害可大大降低。关注脑血管健康,我们应从日常做起,从细节做起,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共筑健康防线。守护脑血管健康,就是守护生命之光。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职工保健处 吴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