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常梦琪)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能源集团全力推动我市绿色能源体系发展,以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为契机,全力推进2024年唐山市“公共场所及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提前完成充电桩建设任务,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再添“新绿”。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家高度重视能源转型特别是新能源业务发展。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唐山市作为传统的工业重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打造碧海蓝天新唐山,开启利民惠民新篇章。
市能源集团在2023年74座民生工程充电站稳定运营的基础上,统筹规划2024年80座充电站建设任务。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前提科学选择充电点位,力求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重点考虑交通流量、人口密度、商业分布等因素。同时,根据周边人居生态,因地制宜组合设置快慢充电桩,满足不同用户的充电需求。另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空间,盘活城市边角地,争取空间最大化。从农村阡陌到繁华都市,再到企事业单位、商业中心、居民小区、科技园区停车场,一座座充电站的“落地有声”,响应着群众的“幸福心声”,充分彰显了国企的责任与担当。
为确保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市能源集团研究制定具体施工计划和管理措施,编制《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严格对标对表责任到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从前期踏勘选址到设计研发,从工程建设管理到后续调试,各环节紧密衔接、有序推进;同时强化一盘棋思想,聚焦项目推进和建设过程中的痛点难点,落实好“一项一策”研发机制,先后解决了地块性质、建设位置、电力电容、土地硬化等多项问题,自筹资金,以合规合矩方式全力以赴推动充电站项目建设提前完成。
民生工程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为充分贴合民意,满足用户高品质需求,能源集团精工设计,匠心建造,拥有多项前沿技术支撑,比如“充电网两层防护技术”减少车辆充电着火事故65%,智能管理支持远程升级和故障自诊断,远程断电保障充电安全,柔性充电延长电池寿命,大数据云平台监控充电数据,无电插头拔枪即断电,灌胶工艺充电模块延长模块使用寿命等。同时建设场站综合服务体系,具备条件的场站选择配置客户休息室、吸烟区、卫生间、自助售货机,提供茶水、手机充电等综合性服务及生态化运营,提升客户舒适感。不仅如此,特色充电站还能带给用户全新的认知体验,如集“光伏发电、储能调节与快速充电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场站——南湖景区一号停车场充电站,自动识别新能源绿牌车辆、实现24小时免费停车服务的唐山能源陶瓷研究院充电站,地理位置优越、能满足附近商圈及学校充电需求的唐山能源路北区机场路充电站等等。80座充电站陆续竣工,投入为民服务的行列,为百姓谋了便利,为市容添了新“妆”。